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在这美好的时节,我校北京校区在瑞德楼报告厅隆重集会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4周年。10月13日下午,校党委组织全校党员和党校学员开展以“弘扬长征精神,继承革命传统,奋进新时代,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党课教育,由校党委书记、副校长王培民主讲。党课之后,举行“体验万里长征,弘扬长征精神”模拟长征演练活动。开展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4周年主题教育活动,旨在重温红军长征的光辉历史,用长征精神激励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努力奋斗。
下午14点,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全体师生起立高唱《国歌》。校党委书记副校长王培民、副校长潘京蓉、校长助理陈葆华等领导与会。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张帆主持。
会上,校党委书记、副校长王培民讲授专题党课。他简要回顾了红军长征的光辉历程,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红一方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连绵起伏的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也先后完成了长征,红军三个方面军于1936年10月在会宁胜利会师,结束长征,完成北上抗日的战略部署。
王书记强调,学习红军长征的光辉历史,要把学习长征精神与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联系起来,激励青年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爱国奋斗情怀。青年学生是国家未来的中坚力量,应多学本领,正确看待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争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王书记指出,学校落实中央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部署,为首都疏解做贡献,从北京搬迁至成都办学,这是学校办学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节点,是学校在建设应用研究型高校的新征程上迈出的关键一步。前景光明,但任务艰巨,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和决心方能达成。在学校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学习长征精神,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长征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源泉。校党委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大力弘扬长征精神,继承革命传统,艰苦奋斗,砥砺前行,为实现将学校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应用研究型大学这个美好愿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党课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随后,全体党员和党校学员共500余人开展了“体验万里长征,弘扬长征精神”模拟红军长征演练活动。
首先举行授旗仪式,在雄壮的军乐声中校党委书记、副校长王培民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军旗”、“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军旗”、“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军旗”、“中国工农红军少共国际师军旗”分别授予商学院代表队、汽车工程学院代表队、人文与设计学院代表队、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与校团委代表队。
迎军旗
王培民书记为商学院代表队授旗
王培民书记为汽车工程学院代表队授旗
王培民书记为人文与设计学院代表队授旗
王培民书记为校关工委与校团委代表队授旗
接着,由副校长潘京蓉同志主持宣誓仪式。全体人员齐声宣誓:“我宣誓,弘扬长征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声音洪亮,气壮山河。
副校长潘京蓉主持宣誓仪式
随后,各方队在办公楼前誓师出征。500余名师生整齐列队,精神抖擞,士气高昂。在军旗引领下各方队迈着坚定的步伐,精神抖擞,高呼“刻苦学习,立志成才”、“努力拼搏,振兴中华”等口号,踏上征程,在长途行军中体验万里长征,弘扬长征精神。
全体方队踏上征程
学校各级领导干部积极参加各方队的行军活动,与同学们同甘共苦,勇往直前。一路上各方队开展了竞赛活动,口号声此起彼伏、歌声嘹亮,整个校园焕发出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精神。
商学院方队在行军途中
汽车工程学院方队在行军途中
人文与设计学院方队在行军途中
校关工委与校团委联合方队在行军途中
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四个方队在“会宁镇”文化墙前实现胜利会师。王培民书记作总结讲话,对全体参加活动的师生给予热情的表扬和高度的评价,鼓励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大力弘扬长征精神,继承革命传统,刻苦学习,立志成才,奋进新时代,共筑中国梦。
胜利会师
王培民书记作总结讲话
通过此次主题教育活动,重温红军长征光荣历史,缅怀革命先辈英雄事迹,更加坚定了全体师生永远跟党走的理想信念,激励他们弘扬长征精神,继承革命传统,铭记历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负韶华,矢志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