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罗佳 摄影李雍)“政务类新闻怎么写才有趣?如何在平凡校园活动中发现不平凡的亮点?怎样才能保持对新闻写作的热爱?”11月26日,在吉利学院437会议室里讨论交流热烈,师生们一边听,一边做笔记,时不时还与嘉宾互动探讨。原来这里正在进行“新时代新闻写作技巧”专题培训。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峡之声广播电台记者、人民日报海外版高级记者、香港原《亚旅周刊》高级记者、四川经济日报社原总编辑、高级记者,成都大学文新学院黄基秉教授走进吉利学院,与师生畅谈新时代新闻写作技巧。全校新闻通讯员、学团组织学生通讯员、网络新媒体专业师生听取讲座。
讲座现场
什么是新闻?黄基秉教授以新闻的定义为切入点,用大量鲜活真实案例从新闻内容的选择、新闻标题、新闻要素、新闻导语以及新闻写作几个方面与师生分享了什么样的新闻才是好新闻,怎样写作才能抓住受众“胃口”。黄基秉教授以《成都协和百货换马再战》《方寸之间 其乐无穷》《长江上游仍在砍树》等获得省级、国家新闻奖经典案例进行了逐一解析、说明。除新闻写作专业技能外,黄基秉教授用朴实的语言分享了他从事新闻写作与教学工作40余年的教育初心与对新闻工作的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
黄基秉教授与师生分享什么样的新闻才是好新闻
融媒体中心学生苏香激动地说:“我十分向往记者这行职业,黄教授作为从业40余年资深记者是我未来的榜样。今天十分有幸能够听到这门干货满满的讲座,我记录了整整4页笔记,明白了作为一名学生新闻记者,不仅要有求真务实的精神,还应具备吃苦耐劳的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与学习中,一定会更加努力,为校园传媒贡献一份力量。”学生工作部通讯员何思源告诉记者:“黄基秉教授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形象的写作课,使我对新时代高校新闻写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为未来团学宣传工作提供了思路与丰富的经验。”
讲座在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划上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