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罗佳 摄影 李雍)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分别于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开幕。两会开幕以来,我校师生高度关注“两会”动态,通过网络、手机、广播、电视等多种渠道,深入学习贯彻“两会”精神,热烈讨论“两会”中的教育热点。学校师生表示将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两会”精神,努力践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博雅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小平教授谈道:“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是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的重要内容。吉利学院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高等教育事业的内涵发展,关键还是要提升办学水平,突出办学优势和特色。在这一关键问题上,学校将紧抓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契机,推进学科专业数字化及学校高质发展,努力打造智能科技、经济管理、人文艺术三大“数字化+”专业集群,不断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学生工作部部长李刚结合工作实际谈道:“2022年全国“两会”是立足百年党史新起点,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两会”的成功召开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政府工作报告总结的成就鼓舞人心、擘画的蓝图催人奋进。学生工作部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强化“三全育人”工作理念,坚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持续优化学生工作的内涵,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着力加强学生工作规范化、人文化、智慧化、特色化建设,努力打造一流学生工作体系,助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质增效,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马克思主义学院李闯老师结合工作实际谈观看全国“两会”心得:“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我国有2.9亿在校学生,要坚持把教育这个关乎千家万户和中华民族未来的大事办好。”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教育的关心,彰显了教育工作的责任,也极大振奋了教育工作者的信心。马克思主义学院广大教师表示:坚决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站稳“三全育人”主阵地,贯通“三全育人”主渠道,加强科研创新、教学改革创新,让思政课入耳、入脑、入心,为提升高等教育质量贡献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马克思主义学院唐诗茹老师分享观看全国“两会”感悟:“2022年全国两会不仅关注基础教育问题,同样聚焦高等教育。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委员提出:“加快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南开大学教授钟茂建议:“双一流高校招生以裸分录取”;许玲委员提出:“推进博士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等等。在这些具体的提案背后,共同的核心思想都是“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应努力提升专业素养,教学与科研两手抓,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
人文学院学生夏佳颖分享观看全国“两会”心得:“教育问题与千家万户息息相关、与青少年切身利益关系紧密,关系到国家未来,承载着千万个家庭的希望。全国两会上,谈到社会关切的“教育公平”话题时,习近平总书记说道:“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也作为未来的学前教育从业者,我们应努力学习,打好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技能,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