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杨佳丽)近日,教育部发布《2022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入选团队名单》,我校数字媒体与表演学院“云端筑梦”推普志愿者实践团成功入选。
2022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简称“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共同组织,本次活动主题为“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共青团中央于2022年暑假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全国1068所学校积极响应,共有2989支志愿服务团队约3万名大中专学生报名参加,最终遴选出吉利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622所学校在内的958支志愿服务团队。
“云端筑梦”推普志愿者实践团由数字媒体与表演学院叶茂老师指导,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11名学生组成,实践团聚焦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光辉村,开展语言文字推广活动以及志愿服务活动,以此辐射彝族贫苦地区,致力于普通话高质量推广和服务于乡村振兴。志愿者们针对小学生开设语言文化类的“第二课堂”,并对基层干部、非遗传承人、全国人大代表进行普通话培训;采用彝语和汉语的AI双语教育,推广使用教育部语言司指定“普通话小镇”语音APP,与马边一中“结对子”,采用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义务培训普通话,云监测学生的学习进展;发挥科技赋能语言服务带动当地脱贫致富的能力,探索“普通话+”和“+普通话”多元助力模式,培训青壮年彝族绣娘,利用普通话开展直播带货、助力品牌升级、产销对接等提供助力;实施经典润乡土计划,打造高质量语言文化特色乡村和品牌项目。
数字媒体与表演学院叶茂老师在采访中表示:“团队11名成员都是小学教育专业的女生同学,在40度的高温限电环境下步行上山,自费为孩子们带去了学习与生活用品。针对600名留守儿童、彝族小学生及家长开展普通话义务培训,留守儿童家庭家访,一对一心理辅导,完成500户彝族家庭开展调研,撰写调研报告,为‘推普工程’提供了真实的数据。”
据悉,团队将通过文献研究和乡村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调研当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情况,针对具体调研情况,生成行之有效的特色推广办法,与当地小学结对子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教育活动,全面落实全国语言文字会议精神,加大民族地区、农村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实现乡村振兴的要求,展现我校学子的风貌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