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特约记者 刘风仪 摄影 李雍)为深入贯彻落实成都市委、市政府“三个做优做强”、“四大结构”调整、产业建圈强链、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和智慧蓉城建设等重大工作部署,深化政校企合作,共建产教融合“生态圈”,赋能企业、高校高质量发展。11月17日下午,成都市发改委体改处处长黄强率领成都市中小企业协会执行会长苏非、成都市中小企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李红贞及15家企业,走进吉利学院开启“建圈强链千企大调研”。我校校长阙海宝,副校长刘召,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殷雄,招生就业处处长郭斌、副处长冯晓蓉参与调研座谈。
成都市发改委体改处处长黄强指出,此次调研会旨在搭建企业用人单位与高校深入交流的平台,产教深度融合,推动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无缝对接,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校长阙海宝向莅临学校的各企业表示了诚挚欢迎。他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学科专业建设、产教融合及办学特色。阙校长指出,吉利学院是由世界500强吉利控股集团创建,具有独特的企业办校优势和鲜明特色。学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秉承“走进校园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的校训,充分发挥企业办校优势,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不断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与人才链有机衔接,以学校人才、智力、科研优势助力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成都市发改委经济体制改革智库副秘书长任静围绕“支持市场主体纾困加快经济恢复十条政策措施”的出台背景、主要内容进行详细宣讲,着重讲解了国家鼓励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激励扶持政策,希望各企业切实加强与高校的联系,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
座谈会上,学校与领阳人才(成都)科技有限公司、成都锦欣财税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为学生搭建高质量“实习就业平台”。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紧紧围绕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依托世界500强企业办校优势,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政、行、企、校”协同育人,先后与吉利汽车、百度、腾讯等行业头部企业共建实习就业基地110余家,搭建优质用人单位数据库1000余家,提升应用型本科人才核心竞争力,打通学生就业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