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吴丽娟)教育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近年来,吉利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实施教学“质量工程”,坚持“三个立足”,探索构建适应人才培养规律办学特色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坚实保障。
立足培养目标 构建校院两级保障机制。学校紧紧围绕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质量管理、质量监控、质量反馈、质量改进、服务师生、质量文化”六位一体的质量保障机制。设立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学质量保障委员会两类督导组织,组建“校级专职督导、校级兼职督导及院级兼职督导队伍”三级督导队伍,形成“学院、教研室、教学团队、课程组”多元化基层教学组织和“领导、同行、督导、老师”全员听课评课制度。校院两级协同保障,多主体共同参与,实现质量保障各环节有机协调,确保质量保障组织有力、落实到位。
立足制度建设 夯实质量管理实施基石。学校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覆盖教育教学所有环节,在本科教育教学总体规划设计的基础上,形成了“教学建设与改革、教学运行、教学督导管理、教学质量评价实施”等九类管理制度,制定涵盖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实验实训教学等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评价指标,配套出台《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施办法》《教学督导工作管理办法》等教育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确保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评价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规范运行。
立足标准内涵 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基于人才培养实践基础,构建“六五四三二一”即六个系统(目标决策系统、质量标准系统、组织保障系统、资源保障系统、教学运行系统、质量监测评价与反馈改进系统)、五方联动(质量保障处、二级学院、校院两级督导、教研室、学生信息员)、四个机构(领导机构、管理机构、工作机构、监督机构)、三个监管层面(学校、学院、教研室)、两个观测点(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质量)、一个回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完整的反馈回路)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秉承“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工作理念,构建“目标、标准、执行、评价、反馈、改进”的闭环控制系统;深耕教学过程管理,实行日常教学检查、“三段式”常规教学检查与专项教学检查相结合的“五查”,实现对教师课堂教学、学院教学运行督查的全覆盖,畅通教学质量管理“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