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2022国际在线教育峰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以“教育 看见更大的世界”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权威教育专家、知名学校校长、教育投资人等共同聚焦高考改革、教育创新、人工智能与教育、未来学校等话题,为打造更高效的教育模式、联动优质教育资源、激发更健康的教育行业生态贡献智慧。峰会上,吉利学院因探索深化产教融合的创新举措和突出贡献,荣获“2022年度产教融合典范高校”荣誉称号。
人们不禁会问吉利学院的教育和产业统筹是如何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如何形成?如何解决人才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重大结构性矛盾?
近年来,吉利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综合改革的决策部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在不断深化产教融合道路上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
一、坚持“规划引领”,以系统观念谋篇布局,推动产教融合结构重塑
吉利学院以办好“地方性、行业性、应用型、数字化”民办本科高等学校为主线,紧扣国家、成渝地区和汽车产业发展战略需求,围绕学校教育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持续用力抓实科学规划,强化校级统筹,编制好产教融合规划,抓紧规划试点,坚持无策划不规划、无规划不建设,做到规划精描细绘、建设精雕细刻、管理精耕细作。“十四五”时期学校依托吉利控股集团,立足成都,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面向全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工业互联网、金融科技和飞行汽车三个领域规划3个产业学院,以系统观念做好产教融合的战略布局。
强化前瞻性的顶层设计与谋划,学校建立健全“产学研用创”体制机制,顺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特色鲜明的鼓励产业学院自主多元发,加强广域铭岛产业学院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发展,盛宝金融学院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发展,吉利科技航空航天学院在无人机和飞行汽车领域的发展。筹备启动未来技术学院,加强能源与动力的创新发展,尤其是在“三大电、六小电”方面的发展,主动服务行业需求,体现行业企业特色,探索产业学院、未来技术学院、未来教育学院等的教育教学新模式,通过共建共享综合技能训练平台和集成职业导向的课程模块,研制教学质量标准、强化质量评价。规划设立的产业学院,将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从而推动产教融合结构重塑。
二、坚持“学科驱动”,以前瞻思维挖潜开源,推动产教融合能级跃升
正如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吉利学院名誉校长李书福所说,“产学研结合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落实在人才培养的大纲上,落实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上、落实在培养体系上、落实在教材上、试验实训上、教师与时俱进上”。吉利学院密切联系成渝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进一步挖掘潜能学科,积极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发挥集团办学、产教融合优势,支持工学和经济学协同发展,优先培育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经济学、电子科学与技术4个一级学科,打造“学科高峰”,到2025年有1-2个一级学科成为四川省优势潜力学科。学校以前瞻性思维挖潜开源,通过对高等教育市场需求及办学相关共同体的诉求研究,深度挖掘产教深度协同优势,建构各校产教融合目标基础,提高核心业务的协同与牵引能力,探索出一条能够真正实现吉利教育理念的特色化创新教育路。
学校探索出一条依托吉利集团技术和资源优势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产教融合特色发展之路。如共建共享新能源实验室,服务新能源汽车教学研究;选送学生到吉利路桥生产基地顶岗实习;实施“双导师”制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启动“成蝶计划”项目,合格毕业生100%入职吉利控股集团。建立“大师工作室”,致力于培养本科层次的,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水平工程师、设计师,共同培养集团紧缺的技术和管理人员。获“椅子网”投资200万元,共建商科职场化综合实训中心。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 协同育人”项目7个。
三、坚持“汽车特色”,以一流意识做大引强,推动产教融合动力转换
学校车辆工程专业成功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成为四川省汽车类专业唯一获此殊荣的民办本科院校。学校根据汽车产业链发展的新趋势,以汽车产业链为线索,培养服务汽车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的时代“四新”应用型汽车人才,构建“大循环→小循环→专业圈”的“三环共振”相互赋能、相互带动的专业群教学平台,初步形成基础扎实、核心突出、多元共享、实践性强、动态开放的“平台+模块+方向”的专业群课程体系。
依托集团在产业、技术、人才领域的优势,不断打开视野、提高站位,紧密对接集团旗下吉利汽车、领克、极氪、沃尔沃等行企开展产教深度融合,产学研用协同育人。同时与百度、京东、顺丰、华为、腾讯科技、阿里巴巴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行业头部企业跨界打造应用技术研究与转化平台、专业能力创新平台、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全方位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探索“3+1”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就业竞争力,为社会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四、坚持“数字赋能”,以改革精神吐故纳新,推动产教融合价值迁移
学校通过建设“数字赋能”学科专业群,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促进学科专业融合,增强学科专业活力,围绕汽车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关键技术领域创建高水平“校校”“校企”“校地”科创平台。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电子信息两大万亿产业,做强智能科技学科专业群;发挥集团办学、产教融合优势,做优经济管理学科专业群;适应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做特人文艺术体育学科专业群。深化学科专业内涵建设,推动学科专业间交叉融合创新,强化学科专业建设资源整合力度,提高学科专业建设数字化水平。
发挥全球性企业办校和产教融合优势,在智能科技、经济管理、人文艺术体育三大学科学科专业群下,以“数字化+”的形式,推动数字化下移。在智能科技学科专业群下设立智能制造专业群、智能车辆专业群、新能源汽车专业群、航空航天专业群;经济管理学科专业群下设立数字经济专业群、工商管理专业群、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群;人文艺术体育学科专业群下设立数字与传媒专业群、教育专业群、外国语专业群、艺术设计专业群、体育与健康专业群,重点建设工业互联网、软件工程、智能制造、科技信息、人文经管、艺术设计等领域的专业,优化现有专业、建设新办专业,在不断调整优化中促使学科专业布局更加科学合理。
未来,吉利学院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增强信念信心,坚定底气锐气,以工学为牵引、以数字化为引领、以汽车产业链为驱动,基于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四化”趋势,促进学科交叉、学科专业群发展、促进产教融合,在产教融合发展中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主动应变,积极求变,为高等教育的高质量产教融合贡献吉利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