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姚三秋 特约记者 王柯 摄影 王维)为进一步推动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实现课程改革提质创新,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助力名师工作室建设和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3月28日下午,由人力资源部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博雅学院联合组织的师资培训系列讲座在明德楼341教室举行。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负责人、全国优秀教师、成都工业学院罗英教授应邀来校,为我校教师作“名师工作室暨国家一流课程建设之路 ”专题讲座。
罗英教授结合自身所授课程“形势与政策”获国家级一流课程和18年课程建设经验,从主持人条件、工作室的职能、组织管理、建设之路、建设目标、优势特色、主攻方向等方面,介绍了成都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名师工作室建设方法和经验。紧紧围绕“认识课程”“建设课程”、“创新特色”、“潜心打造”四个角度,从线上线下模式选择、校内校外资源拓展不同角度,详细论述了“一流”课程改革举措及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和授课技巧。罗英教授强调,课程是学校人才培养的载体,体现的是教师教学的水平和能力。一流课程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非常重要的观测点,体现的是专业和学科的办学水平和高校的人才培养情况。要建设好一门课程,要深刻了解课程,要深入研究课程,要爱课程,吃透课程内涵,更要敢于尝试,打破思维定式,在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以及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设计和实践。
参加培训的老师表示深受启发,讲座既有理论深度,又紧密联系实际,特别是对一流课程创新改革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提高教学技能和一流课程建设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将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累,积极尝试课堂教学创新改革。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教师能力可持续发展和教学能力的培养培训工作,构建了以职业规划为导向的全方位教师发展培训体系和教师教学可持续发展机制,坚持立德树人,内外兼修,坚持师德引领,使命担当,坚持内外结合,全程跟踪。聘请专家、名师工作室带头人、全国优秀教师持续开展课程建设指导和培训,积极发挥引领的带头作用,努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敬业奋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