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杨佳丽 摄影 李雍) 4月4日, 四川经济日报社原总编辑、成都大学学报编辑部原总编辑、高级记者、四川省老教授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基秉教授走进吉利学院,与师生畅谈新闻采写艺术。全校新闻通讯员、学团组织学生通讯员、宣传部全体人员聆听讲座。
黄教授从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报纸消息一等奖作品赏析引入,与师生一同品鉴《我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建制村车路双通 滴滴!阿布洛哈村来车了》同时,黄教授介绍了作品背景以及获奖启示。“对待同一新闻事件,挖掘比别人更深入的新闻事实,通过对已知事实的重新排列,亮出新的观点、思想,重点交待受众已知事实背后为受众所不知的事件成因、道理和走势才是创造今日“独家新闻”的有效路径和方法。”黄教授表示,好新闻一定是集思想性、指导性、可读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历史纵深与时代元素相互融合的。在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今天,作为媒体人当“努力让新闻变得重要起来”,最重大的挑战莫过于叙事方式的创新和突破。
黄教授以四川新闻奖获奖作品《听,凉山人在说新成昆》为例指出,没有人物的通讯往往苍白无力,而有血有肉的人物却能打动人心,让通讯锦上添花。黄教授强调,一篇优秀的感动读者的通讯,首先要有深邃的思想内容,其次要有优美的表现形式,只有做到从小处着眼、细处着手,人物选择典型,人物背后的“故事”有感染力,才能将稿件写出亮点、写出深度、写出影响力。此外,黄教授结合自己的《天府人物梅明冲》等大量人物通讯实例,以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从何为人物通讯、人物通讯具备哪些要素,并就如何写好通讯稿件这三个方面作了深入浅出的讲授。
黄基秉教授用朴实的语言分享了他从事新闻写作与教学工作40余年的教育初心与对新闻工作的热爱。他提出,做好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要立足“站位要高,切口要小”的指导思想,要在充分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的基础上,与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政策相结合,契合广大师生阅读的需求变化,在“用事实说话”的同时,更大地传递新闻的重要性和显著性。
盛宝金融科技学院刘国友谈道:“这是一次别开生面的新闻采写分享,新时代新闻写作如何打破传统媒体的完整叙事逻辑,需要善于发现,善于表达,善于创新和突破。通过参加培训,让我对新时代新闻通讯写作,尤其是人物通讯写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为未来新闻写作工作提供了具体路径和丰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