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吴丽娟 摄影 胡之航)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高素质拔尖创新航空航天人才服务现代化强国建设。6月27日下午,吉利学院航空航天产业学院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铭福楼307会议室举行,汇聚各方智慧共同研讨航空航天人才培养。
吉利汽车工程高研院执行院长石军平、吉利人才发展集团副总裁隋珊珊、吉利科技集团组织与人才发展部总经理刘婷、沃飞长空人力资源总监戴馨、吉利聚能人力资源总监李倩;吉利学院校长阙海宝、副校长马常松、教务处处长施一飞、现代产业学院院长殷雄、教学资源中心主任倪雨、航空航天学院副院长陈金良等出席研讨会。
阙海宝校长对石军平院长、隋珊珊副总裁、刘婷总经理莅临指导工作表示了热烈欢迎,向吉利汽车工程高研院、吉利人才发展集团、吉利科技集团长期以来对学校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阙校长指出,学校充分发挥集团办校优势,着力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产学研用协同育人,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阙校长提到,学校整体搬迁至成都办学三年来,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持续提升,依托集团在产业、人才、技术领域优势,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电子信息两大万亿级产业,紧抓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契机,全面深化改革与创新,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我校航空航天学院随着吉利旗下新通航战略发展应用应运而生,在吉利人才发展集团、吉利科技集团及关键领域领军企业的支持下,航空航天学院持续深化与沃飞长空深度合作,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赢格局,正努力打造四川省航天特色品牌学院。
航空航天学院院长助理郑永航从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学生规模、师资队伍、实验室、实习实训等汇报了学院的基本建设,并就产教融合、资源共享、人才引进等亟待解决的痛点、难点问题同与会领导进行了报告。
石军平院长分享了汽车高研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施经验和案例。他指出,在人才培养定位上,学院要充分依托集团办校优势,精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充分对接成都航空航天产业需求,构建具有吉利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
基于航空航天低空飞行领域发展需要,刘婷总经理提出,人才培养要重点围绕飞行器制造和飞行器控制信息领域,不断拓宽专业培育路径和方向,深化产教融合内涵,构建多元化的航空航天人才培养体系。
戴鑫总监从主营业务、未来发展、实训基地等方面分享了沃飞长空发展情况,谈到,沃飞长空聚焦低空飞行领域,涉及工程研发、集成验证、机场运营、市场装配与营销等领域方向。
研讨会上,隋姗姗副总裁强调,航空航天产业学院的成立是吉利教育坚持走产教融合之路的生动实践。产业学院建设要聚焦产业行业发展需求,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深化校企合作的宽度和广度,不断探索和创新产教融合发展模式,提升产业变革和行业发展的敏锐度,实现校企强强联合、深度融合、紧密协同,创新构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共同体,产学研用协同培养航空航天高素质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