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特约记者 王永健 摄影 袁媛)7月17日上午,由吉利学院与吉利四川商用车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在吉利学院汽车实验实训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双方将依托产业学院,充分发挥产业、技术、人才优势,在国家战略发展新能源汽车领域启动多层次、全方位的深度合作,打造高等教育产教融合典范。
吉利四川商用车有限公司总经理杨育林、人力资源总监张少林、运营总监童宣荣、采购总监宋玉权,吉利学院校长阙海宝、校长助理边保旗、教务处处长施一飞、汽车工程学院院长彭建设、校地合作处处长常亮、汽车工程学院院长助理赵厚程出席揭牌仪式。
揭牌仪式上,阙海宝校长指出,此次与吉利四川商用车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新能源产业学院是学吉利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新能源“三电”核心技术研发的又一重要举措。双方将以产业学院为智库平台,依托学校智能车辆工程、新能源汽车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机器人工程等特色专业,围绕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在人才培养、双师型师资建设、科学研究、创新平台共建、成果转化、产业服务等方面开启深度合作,全面对接产业和企业需求,推动新能源产业体系所需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供给建设,实现教育与产业、企业同频共振,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和创新链有机衔接,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杨育林总经理表示,吉利四川商用车有限公司是吉利控股集团在西南地区重要的新能源商用车研发生产基地和国内新能源商用车的行业标杆。此次校企合作共建产业学院,将精准对接新能源、智能汽车制造、车辆检测、计量检测等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开展新能源紧缺人才的培养和解决技术“卡脖子”问题科技攻关研究,为行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
吉利学院汽车工程学院院长彭建设教授对新能源产业学院的建设规划进行了介绍,提出要充分发挥产业学院的载体和桥梁作用,建立以市场需求、行业标准、职业需要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企业职工培训、教师挂职锻炼等方式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依托双方共建的协同创新平台,联合开展项目申报、产品研发、成果转化、社会服务,共同打造高水平新能源汽车应用型人才孵化基地。
仪式现场,四川商用车有限公司为学校捐赠了一批核心零部件和汽车底盘等实验设备,用于支持产业学院的发展。杨育林总经理与阙海宝校长共同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揭牌。阙海宝校长为企业专家、工匠颁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客座教授聘书。
近年来,学校依托吉利控股集团在产业、技术、人才领域优势,以共建产业学院为引领,着力深化产教融合,先后成立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盛宝金融科技产业学院、吉利科技航空航天产业学院、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现代产业学院等产业学院,将产教深度融合精准转化为高质量育人的实际成果,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