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发展历程
董事长
校长致辞
校领导
校党委
机构设置
学校文化
学校荣誉
教学单位
智能制造学院
智能科技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航空航天学院
商学院
盛宝金融科技学院
教育学院
数字媒体与表演学院
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
体育与健康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博雅学院
创新创业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师资队伍
师资概况
名师风采
教育教学
本科教育
学历查询
北京教务
科学研究
招生就业
招生网
就业网
党建园地
新闻资讯
合作交流
校园服务
校园一卡通
图书服务
电话黄页
招标信息
校园地图
人才招聘
请输入您要搜索的内容:
首页 焦点新闻 正文
焦点新闻

吉利学院:“三实”回应“三创” 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三创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发表于:2023-09-16来源:宣传部

1.png

(本网讯 记者 杨佳丽 余何林)“我们这次商业模板画布主题是心彝婚纱,以彝族刺绣为基点,围绕民族文化,突破设计壁垒……”这是9月15日,在明德楼531教室创新创业训练周奋斗10班正在举行项目路演的一幕。短短5天时间内,27个专升本班级结合自身优势和团队优势,把教学内容用不同的行业方向、不同的项目类型、不同的呈现风格运用于实践项目,共计产出超300个创新创业项目。

2.png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曾提出,吉利教育各院校通过“实际实践实力”来落实“创新创业创造”。吉利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按照“覆盖全体、强化实践”的基本思路,落实创新创业理论教育与实践相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融合,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营造校园“三创”环境氛围、优化校园“三创”生态,着力打造创新型人才聚集新高地,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jpg

据悉,此次创新创业训练周从9月11日持续到9月15日,聚焦10余门创新创业课程,招募校内外70位教师、导师和导生,组织超10次的小组备课,形成了“云聚会+小班集中授课+分组参与式教学+课后实践+商业路演”五大授课形态,共组建27个班,覆盖2000多名专升本学子。

“老师首先从概念上为我们区分了创造、创新和创业三者的定义,虽然三者都给予认识主体一种“全新的”感觉,都具有独创性,都含有“创”的成份,但创造强调原创性,创新为“推陈出新”,而创业则注重把创造与创新的东西变成现实,开创出新事业。”奋斗10班的肖邦同学对创新创业训练周课程颇有感悟。

4.jpg

“创新是你在一个行业极其内行,你才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可以创新的地方,而不是一个外行臆想一个内行痛点。而这次实训周就给我们提供了充足的调研和分析市场的条件和资源,让我们有足够的底气向未来市场客户证明我的创业方案是值得的。”奋斗9班的吉兰英同学在采访中谈到。

“学真本领,练硬功夫,就是创新创业实训周的初衷。”创新创业学院杨智云老师表示,此次创新创业训练周,着眼学生实际学情,通过大量的调研摸底,分组互动式教学,快速提高师生和生生的熟悉度;着手专业教学道具,通过讲授知识和案例,分组呈现心得成果,加快提升学有所获的实践能力;一环扣一环的教学内容,一个接一个的沙盘模演,老师带着学生,组长带着组员,每组创立一个项目,不断的修改不断的打磨,最终练就了学子们会写商业计划书、会做路演PPT、会登台路演演说的实力。

5.jpg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吉利学院紧紧围绕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化产教融合,以“三实”回应“三创”,培养一流创新人才,以高水平创新创业教育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学校制定《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并在学校“十四五”规划中旗帜鲜明地列出深化创新创业工作的相关内容。创新构建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创业精神为核心的“一个中心、两大循环、三种业态、四项融合、五个工程”的三创育人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覆盖全体学生,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课程建设,以示范课程为引领,打造吉利特色的双创校本课程,强化培育校级、市级、省级双创金课,整合全校创新平台和团队,邀请行业企业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高级会计师联合组成“课程研发”团队,打破专业壁垒,跨学科打造“奋斗者文化”“品牌战略”“商业机会捕捉”等双创选修课,实现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接触,打通从校园到职场的“最后一公里”;学校不断加强“双师型”师资团队建设,培育9个创新团队,实施“1个专业+1名创新创业导师”工程,组建创新创业教育导师人才库,聘请30余名来自吉利控股集团旗下的高级工程师、企业高管、知名专家、创业成功者,担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授课或指导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实践教学和学生创新创业全过程,以高水平“双创”教师团队助推“双创”教育高质量推进;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创,深化赛教融合,推动“双创”成果转化应用。成立高水平学科竞赛工作领导小组,构建智能科技类、汽车工程类、经济管理类、人文艺术类、创新创业类5类高水平学科竞赛集群,优化学科竞赛工作机制,完善修订学科竞赛管理和奖励办法,以学科竞赛为教育教学改革着力点,实现专业教育和课堂教学有效融入,课程高阶性与竞赛创新性的同频共振,赛教融合开辟创新人才培养新赛道。

近年来,学校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发展需要,坚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取得系列成果。2022年学校荣获“全国产教融合典范高校”和“全国创新创业典范高校”,被四川省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授予原创认证中心,《三创能力塑造》获批北京市就业创业金课;学生累计参与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12000余人次,在各类双创大赛中成绩突出,先后荣获省级金奖3项,银奖7项,铜奖37项;学校培育学生孵化企业124家,创新项目4006个,其中2022届毕业生黄涛同学创办的企业年产值达到1000万元。


上一篇:内生人才 雁阵密码 ——吉利学院2023级新生鸿雁成长训练营举行 下一篇:碳循新工业 数聚新经济 ——我校4项科技创新项目参展第23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