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发展历程
董事长
校长致辞
校领导
校党委
机构设置
学校文化
学校荣誉
教学单位
智能制造学院
智能科技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航空航天学院
商学院
盛宝金融科技学院
教育学院
数字媒体与表演学院
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
体育与健康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博雅学院
创新创业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师资队伍
师资概况
名师风采
教育教学
本科教育
学历查询
北京教务
科学研究
招生就业
招生网
就业网
党建园地
新闻资讯
合作交流
校园服务
校园一卡通
图书服务
电话黄页
招标信息
校园地图
人才招聘
请输入您要搜索的内容:
首页 焦点新闻 正文
焦点新闻

我校深化产教融合引关注|阙海宝校长署名文章《深化产教融合赋能质量发展 开好吉利学院新篇章》在汽车时尚报刊发

发表于:2023-12-25来源:宣传部

1.jpg

近日,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的面向全国发行的汽车专业类周报《汽车时尚报》刊发阙海宝校长署名文章《深化产教融合 赋能高质量发展 开好吉利学院新篇章》。吉利学院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努力践行李书福董事长“千人千面”的教育理念,围绕产教融合坚持“规划引领”、坚持“学科驱动”、坚持“汽车特色”、坚持“数字赋能”,以高质量产教融合助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多措并举、多管齐下,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吉利特色”的产教融合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中国高等教育走出产教融合“滞胀”困境,探索新路径,创新新模式,贡献吉利学院的新智慧与新成果。

以下为刊发全文。

2023年,是充满困难和挑战的一年,更是砥砺奋进应变局开新局的一年。三年疫情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是一次重大考验,既是制约改革的阻尼器,更是加速变革的推进器。站在历史交汇点上,面对萎靡不振的世界经济、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新时代人才培养将是国家发展的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吉利学院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努力践行李书福董事长“千人千面”的教育理念,多措并举、多管齐下,积极探索一条具有“吉利”特色的产教融合可持续发展之路。

2.jpg

▷吉利学院成为“机械行业吉利汽车产教协同人才培养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围绕“产教融合 ”坚持“主线引领”,以汽车产业链需求为牵引,着力培养汽车研发、生产、销售、服务所需的“四新 ”应用型汽车人才,构建“大循环→ 小循环→专业圈 ”的“三环共振 ”相互赋能、相互带动的专业集群教学平台,形成基础扎实、核心突出、多元共享、实践性强、动态开放的 “ 平台+模块+方向 ”专业集群课程体系。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激发吉利学院发展新动力。

围绕“产教融合 ”坚持“数字赋能”,瞄准数字中国、数字四川发展机遇,学校加大数字化建设力度,深入实施数字赋能,以产教融合为引领,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以数字化变革为手段,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增强学科专业活力,瞄准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关键技术领域,紧跟产业,开放办学,创建高水平“校校 ”“校企 ”“校地 ”科创平台 。融合发展中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新生态,激发吉利学院发展新活力。

围绕“产教融合 ”坚持“转型升级”,依托集团不断打开视野、提高站位、释放潜能,做强“数字化+ ”智能科技专业集群,优先匹配主赛道产业,提升服务加速度能力;做优“数字化+ ”经济管理专业集群,适应新发展需要,做全新经济要素;做特“数字化+ ”人文艺术体育专业集群,把握前沿风向,缔造美好生活 。以产教融合推力,实现交叉融合创新,从“数字 ”到“数智”,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注入吉利学院发展新质力。

3.jpg

▷超算中心

就在今年,学校加强了与吉利控股集团头部企业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成立了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盛宝金融科技产业学院、吉利科技航空航天产业学院、未来出行产业学院、汽车外观设计产业学院等一批共建学院;加大了与行业领军、链主企业合作共建联合创新中心,建成了汽车工程实验实训中心、数字化制造工程中心、超算中心等一批高精尖实训中心;加深了与高校、科研院所搭建交流合作平台,组建了针对应用技术攻关和研发的8个创新平台及9个创新团队,逐步让人才集聚、资源集聚和科技集聚同频共振,实现“产教融合、科教融汇 ”协同育人。

学校聚焦汽车和电子信息两大万亿级产业,从学科交叉、数字赋能、人才培养、创新研究、创业孵化等方面深化产教融合,创新育人机制,凸显成绩成效。

依托集团办校优势,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接龙泉驿政府、成都东部新区,以及吉利汽车、领克、极氪、沃尔沃、蜂巢能源科技等行业头部企业,创新“政校行企协同育人模式”;实施“成蝶计划”,推动“订单式 ”培养,为企业提供高匹配人才;建立“大师工作室”,打通“双导师 ”机制,为双向培养构建新模式。同时,随着产教融合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成效明显。据统计, 近三年来学校师生依托企业平台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223 项,获得授权专利77项, 技术转化直接和间接价值超过1000万元,受益学生超过4000人次,学校被授予四川省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吉利学院知识产权基地和四川省原创认证保护中心吉利学院分中心。

4.jpg

▷学校被授予四川省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吉利学院知识产权基地

未来,吉利学院将增强信念信心,坚定底气锐气,以工学为牵引、以数字化为引领、以汽车产业链为驱动,基于汽车产业发展“新四化 ”趋势, 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专业集群化发展,坚定不移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突破认知、打开边界,深入探索产教融合新方式,通过“学科瞄准优势行业、专业对接头部企业、课程解决关键岗位问题、人才培养方案回应产业变革、数字链接线上线下场景、智力与人才输出受行业产业欢迎 ”的产教融合“六部曲”,打通产教融合的“堵点”,解决校企协同的“痛点”,满足服务国家新的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需求、要求,解决行业产业发展瓶颈中的技术瓶颈、人才瓶颈,以及大学人才培养路径与接口适配等问题,为中国高等教育 走出产教融合“滞胀 ”困境,探索新路径,创新新模式,贡献吉利学院的新智慧与新成果。

未来,吉利学院还将借助四川省政府把吉利学院纳入硕士授权单位建设的机遇,坚持学科驱动,将优先培育机械工程和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打造“学科高峰”,力争到“十四五 ”末期形成四川省优势特色学科,探索出一条具有浓厚特色、充满活力的学科专业建设和育人成才之路。以学科专业建设为抓手,建设一批对接吉利控股集团产业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社会发展需要,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学科专业。围绕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航空航天、储能科学(甲醇)、传感器(芯片)、区块链六个新领域调整学科专业布局。

吉利学院将坚持人才强校、质量立校、产教融合、数字赋能战略,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坚持在学科专业建设上下功夫、在课程建设上下功夫、在产教融合上下功夫、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下功夫,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担当服务国家、区域、行业发展使命,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上一篇:我校获第八届中国创新挑战赛优秀奖 下一篇: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 “兴·未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乡村振兴示范项目总结交流会在吉利学院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