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发展历程
董事长
校长致辞
校领导
校党委
机构设置
学校文化
学校荣誉
教学单位
智能制造学院
智能科技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航空航天学院
商学院
盛宝金融科技学院
教育学院
数字媒体与表演学院
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
体育与健康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博雅学院
创新创业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师资队伍
师资概况
名师风采
教育教学
本科教育
学历查询
北京教务
科学研究
招生就业
招生网
就业网
党建园地
新闻资讯
合作交流
校园服务
校园一卡通
图书服务
电话黄页
招标信息
校园地图
人才招聘
请输入您要搜索的内容:
首页 焦点新闻 正文
焦点新闻

建圈强链 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 协同培育汽车“新四化”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发表于:2024-03-30来源:

为积极响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紧密对接,赋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创新发展,3月28日,由吉利学院主办,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指导,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专委会、成都高职中专教育学会联合协办的“创新产教融合新路径,促进协同育人高质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校企协同育人对接会”在成都东部新区西部金融创新中心举办。大会云集学界、产业界以及汽车领域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汽车“新四化”趋势下,汽车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新模式。

图片1.png

成渝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校企育人对接大会举办

图片2.png

陈传伟副会长致辞

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陈传伟作《链主引航 汇聚资源开启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新局面》主题讲话。他指出,吉利学院自2020年整体搬迁成都之后,以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这得益于吉利学院“一开始造车就在培养人才”的优质企业基因,为产教融合提供了良好的“输血机制”和“造血功能”。面对新时期赋予的新使命和新任务,陈传伟强调,要准确把握汽车产业发展态势,积极顺应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全新要求,通过深化产教融合,着力培育更多贴合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他深切寄语,希望通过本次会议,依托吉利控股集团和吉利学院优势资源,共建区域教育资源互动共享、中高职教育衔接顺畅、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互通有无的优质生态,孕育更多校企合作硕果,使更多的教育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图片3.png

阙海宝校长致辞

阙海宝校长表示,随着传统汽车向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新四化”转型升级,新产业格局对复合型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吉利学院盯准汽车产业“新四化”趋势,紧紧依托世界500强企业吉利控股集团在产业、技术、人才领域的优势,全面践行李书福董事长“千人千面”教育理念,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的发展,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新发展格局,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坚持探索产教融合及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充分发挥企业办学的主体作用,从市场需求出发,让每个吉利学子实实在在“学真本领、 练硬功夫”。

阙校长指出,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科跟着产业走、专业围着需求转”为指导,将学科建设、专业设置、课程教学与产业需求相对接,为师生创造“真题真做”机会与平台,探索出解决多层次的“企业人才荒和学生就业难”困境的吉利方案,砥砺创新,跑出了汽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加速度”。本次会议成渝双城教育界与汽车产业界精英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汽车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新模式。希望通过共商、共建、共创、共享,合力构建校校企命运共同体,打通产教融合的“堵点”,解决校企协同的 “痛点”,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又好又快发展,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实现“汽车强国梦”贡献不竭力量。

大会的主旨报告环节,吉利学院智能制造学院院长彭建设教授、吉利汽车集团人才经营总监祝万云、西南交通大学唐阳副教授、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陈飚教授、重庆城市职业学院郭昌桥主任及科大讯飞高级工程师田高亮等六位行业内的专家学者,分别就汽车产业新四化与产教融合、吉利特色三教改革模式、产教科教融汇案例分享、数字化转型升级、育人模式创新及产业人才培养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报告和讨论。内容丰富、见解独到,为参会者提供了宝贵的行业洞见和启发。

图片4.png

彭建设教授作《汽车“新四化”背景下的产教融合新路径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主题报告

图片5.png

祝万云总监作《吉利特色“三教改革”模式及其在高校与企业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中的实践》主题报告

图片6.png

唐阳副教授作《西南交大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案例解析》主题报告

图片7.png

陈飚教授作《深化产教融合,驱动四川交通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主题报告

图片8.png

郭昌桥主任作《陈志军汽车维修工技能大师工作室“四双八段”式育人模式》主题报告

图片9.png

田高亮高级工程师作《聚焦产业需求,助力应用型产业人才培养》主题报告

图片10.png

圆桌论坛环节,多位行业专家和学者围绕“汽车产业与教育融合的未来发展”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就目前校企合作思路、中高职衔接困境以及企业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等展开交流分享。圆桌论坛氛围热烈,专家学者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观点和建议。

此次大会,不仅加深了成渝两地教育界与汽车产业界的深度理解与合作,更为成渝地区汽车产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开辟了新的路径。与会高校和企业代表表示,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加强交流分享,凝聚产教融合的强大合力,把“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目标,共同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图片11.png

吉利学院自建校以来,始终坚持以产教融合为路径,发挥吉利控股集团的全产业链协同优势与产业科技教育系统整合,探索产教深度融合赋能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模式并取得实效。近年来,学校通过紧跟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关键技术领域,建圈强链,学科交叉,数字赋能;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构建“四链融通”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协同育人合力;打破壁垒,不断深化产教融合,与简州新城、广域铭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与丹麦盛宝银行共建“盛宝金融科技学院”,与吉利科技集团共建“吉利科技航空航天学院”,与吉利汽车、领克汽车共建“数字营销现代产业学院”,与吉利创新设计院共建“汽车创新设计产业学院”,依托集团相关领域和产业方面的先天优势,已有相关的布局,充分发挥产业带动优势和学校人才培养优势,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战略合作,促进人才培养的供需对接,实现产、学、研、创、转、用“六位一体”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为社会培养复合型、创新性、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吉利学院作为此次会议的主办单位,将继续聚焦汽车“新四化”趋势和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研究和创新,以产教融合为新质生产力赋能,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培育全链条人才。


上一篇:吉利讲坛 | 吉利学子与孙功凌院士一起仰望星空 下一篇:吉利学院“牵手”简阳市文联 共攀文艺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