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崔影 朱智一 商晋楠 蒋艾芸 摄影 阚淞文 王瑞霆 巫怡洁 胡明明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强调:“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构建产权明晰、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充分发挥学校多学科综合优势,服务好区域经济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9月25日下午,吉利学院-东部新区应急安全管理局联合开展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培训讲座在明德楼102报告厅举行。
讲座特邀全国首家市州合资共建成都农交所德阳所总经理谢玉萍,我校校友、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特别研究助理邓雄来校作“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主题分享。80余位东部新区地方政府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实践者、探索者集聚一堂,共同探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径、挑战与机遇,为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建言献策。校长助理边保旗、校地合作处处长常亮等领导出席讲座。讲座由成都东部新区应急安全管理局乡村振兴处副处长付文豪主持。
讲座开始前,付文豪副处长强调了加快推进东部新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指出,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举措,已经成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因地制宜探索符合当地区域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实际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谢玉萍以“落实农村产权改革,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主题,从土地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集体经济发展、产权交易市场四个方面分享了成都农交所德阳所做深做实农村产权交易,做好“两项”改革文章,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德阳模式”。她结合德阳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探索实践和经典案例,强调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建设在保障农户合法权益、促进资产资源保值增值、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参会人员在“如何壮大集体经济、如何规范教育行为、如何进行项目包装推介、如何进行行业信息整合”等方面提供了工作思路,为当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指引和启发。
邓雄校友立足于农村集体经济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智慧农业赋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构想,并从智慧农业建设、数字乡村发展、以信息化引领驱动农村现代化等方面进行经验交流。邓雄强调,多学科交叉、多行业融合的科学技术已成为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支撑,以算法为核心,推动农业从“机械化”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是突破当前东部新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相对薄弱的关键所在,必须将更多的隐形经验和技术转化为可见数据,形成以数字化、自动化、精准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现代农业发展形态,全方位赋能农业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校地合作处处长常亮强调了校地合作在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她表示,推动乡村振兴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学校将进一步夯实校地合作,充分发挥高校在知识、技术、人才等方面优势,不断创新合作模式,找准推进地方产业发展及人才培养的具体路径,着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