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吴丽娟 摄影 袁媛)11月19日,我校在图书馆报告厅召开全体干部大会,全体校领导、全体中层干部、各教研室主任、科级干部参加会议。会议聚焦“以产品思维深化产教融合,以教学创新提升培养质量”主题,旨在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深入探讨和践行产品思维,推动产教融合工作走向深入,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助推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会议伊始,阙海宝校长全面传达了省委书记王晓晖在全省教育大会上的讲话内容和主要精神,并对全校学习贯彻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进行部署。阙校长表示,王晓晖书记在全省教育大会上对统筹推动教育强省建设各项任务落地见效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全校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走高质量产教融合和数字化特色鲜明的发展道路,紧密对接吉利控股集团战略布局及全产业链,围绕汽车、电子信息、醇氢、低空经济四大万亿产业,布局学科专业,深化产教融合,不断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全力服务好四川省经济发展链条,为加快建设教育强省贡献吉利学院智慧和力量。
会上,阙海宝校长聚焦“产品、市场、运营”三个关键词,作了《以产品思维深化产教融合 以教学创新提升培养质量》主题报告。阙校长指出,随着高等教育市场的逐渐转变,学校必须转变思维,找准风口,紧紧瞄准四川省产业优势,依托集团资源优势,坚持以“学科跟着产业走、专业围着需求转”为指导,将学科建设、专业设置、课程教学与产业需求相对接,要借趋势之力,使优势之力,产教深度融合,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培养符合社会和企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阙校长深入剖析了四川省产业体系及产业布局,他指出,学校学科专业设置要紧盯四川省产业体系及产业布局,要紧密对接四川省六大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集团全产业链,找准方向,锚定目标,确保教育教学内容与产业发展需求紧密契合,赋能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产教融合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强调产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这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基于当前产教融合存在深度不足、课程体系滞后于产业需求、师资结构单一以及教学评价传统单一的现实问题,阙校长提出了以产品思维助推产教融合走深走实的解决之道。谈及如何将产品思维应用于吉利学院的产教融合和教学创新的问题,阙校长强调,要将教育看作教师为学生提供的相互作用的服务,从传统式学科知识传授思维向市场需求的产品思维转变,真正实现教学相长。要立足产品思维,紧密对接需求,优化调整结构,打造学科专业品牌,从而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阙校长指出,要运用产品思维深化产教融合的实际效果与深度,必须坚定以产业实际需求为指引,实施“学校+行业”双主体协同的产教融合运行机制,构建“理论+实践”双模块融合的产教融合教学体系,打造“专职+兼职(企业导师)”双教师协同的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实行“学历+岗位(职业资格)”双证书制度的产教融合教学评价体系,将产品思维全程贯通到学校立德树人、学生成长成才及学生学习需求的各个环节。
阙校长希望全体教职工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大胆作为、敢于创新,共同促进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协同,实现学生从对标学习到高质量就业的生态闭环,共同探索出一条具有吉利特色的应用型大学发展道路。
会上,马常松副校长全面通报了学校2024年教学运行与重点任务推进情况,着重从校企联合研发课程与教材、校企共同研究项目以及标志性成果三个领域,详细阐述了学校在2024年度取得的阶段性显著成就。同时,他还对下一步工作重点进行了周密的安排与部署,以确保各项任务顺利推进。
艺术设计学院执行院长马飞和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王茜立足学院实际,聚焦汽车产业的“研、产、销、服”,围绕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面的特色举措、工作成效等进行了交流分享,并表示将聚焦学校高质量发展,以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构建企业和高校的双向奔赴的产学研命运共同体,培养契合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