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特约记者 张明 摄影 袁媛)在产业变革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汽车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蓬勃兴起,汽车智能化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的重要焦点。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快推进汽车“新四化”战略部署,勇担教育强国使命,促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加强汽车领域校企产教融合,培养适应“新四化强国建设”需求的高素质人才,12月27日,由吉利学院筹备发起的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智能汽车产业协同培养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西南科技大学顺利召开。
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西华大学副校长费凌,西南科技大学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余家欣,吉利学院校长阙海宝、副校长马常松、校长助理边保旗,吉利控股集团高研院院长石军平,西南交通大学冯鉴教授以及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智能汽车产业协同培养专业委员会成员代表齐聚一堂,见证专委会的成立,探讨智能汽车产教协同与创新发展的路径方式。
会议伊始,西南科技大学党委常委、组织部长余家欣致欢迎辞。他表示,西南科技大学将全力支持专委会工作,协同共同推动四川省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
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西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费凌在致辞中对专委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他希望专委会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汽车产业与教育深度创新融合,通过技术攻关、项目合作、人才培养等多种形式,促进创新要素流动,整合技术和资源优势,激发创新活力和产业生态。
阙海宝校长在致辞中指出,专委会的成立是四川省智能汽车产业领域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一步,也是我省高等教育在产业人才培养道路上的一件大事。阙校长表示,专委会成立后,将聚焦“卡脖子”难题,建立专业智库,为产业赋能,并充分发挥专委会各方优势,推动建设跨区域产教融合共同体,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紧密结合,为建设“教育强省”“教育强国”“制造强国”提供坚强有力支撑。吉利学院将集全校之力,汇全校之智,全力支持专委会工作,与专委会成员单位携手奋进,持续加强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群建设,培养适合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会议宣读了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同意智能汽车产业协同培养专业委员会成立的批复,选举产生了专委会理事长、常务副理事长、理事长单位及常务副理事长单位。审议通过了专委会工作规则等管理制度。西南交通大学当选专委会理事长单位,西南交通大学丁渭平教授任理事长。我校当选专委会常务副理事长单位,兼任秘书长单位。阙海宝校长任常务副理事长,马常松副校长任秘书长。
学术研讨环节,吉利控股集团汽车工程高研院执行院长石军平以《汽车行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吉利探索》为题展开分享。他围绕坚持自主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打造吉利特色产教协同、探索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三个方面介绍了吉利控股集团坚持走科技创新之路的探索方向和实践路径。石院长谈到,吉利控股集团坚持以智能新能源转型为核心,在新能源科技、人机交互、智能驾驶、车载芯片、低轨卫星等技术领域,做了大量探索,持续构建天地一体化的智能出行科技生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推动产业链和人才链“两链聚合”,通过强化人才链,培育更加优质高效的汽车创新链;与吉利各院校共建现代产业学院推进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与人才链有机结合,打造“学历+职称+X”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三位一体培养复合型卓越工程师人才,助力中国汽车产业链可持续发展。
中国汽车新四化,即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正引领汽车业走向未来,推动着一场革命性的变革,并以完整的汽车产业和供应链体系,以及较为先进的电池技术等高歌猛进。原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机械工程系主任、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冯鉴副教授以《产业重构中汽车智能底盘融合创新的思考与实践》为主题,详细阐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新能源汽车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他结合西南交通大学实践案例,从“新能源汽车机遇与挑战”“汽车产业生态转型升级”“融合创新实践进展”三个维度介绍了西南交通大学瞄准汽车智能驾驶,在智能感知理论与技术、智能决策理论与技术、智能执行控制策略与技术等方面融合创新发展的探索及特色做法。
专委会的成立,对于推动四川省乃至全国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吉利学院作为专委会的发起筹备单位,将始终坚持开放、合作、创新、共赢的理念,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汇聚各方力量,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四川省乃至全国的智能汽车产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12月27日至28日,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年会教育教学展同期开展,吉利学院展厅从“吉利智能汽车”“吉利学院智能汽车人才培养”“吉利学院产教协同培养实践”三个维度,系统展示了学校以高质量办学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智能汽车协同培养领域的创新实践与最新成果,吸引了众多参展观众,获得了众多教育主管部门、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领导以及高等教育同行的高度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