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特约记者 任爽)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守正创新推动全省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3月22日,由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会主办,四川轻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四川省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研究会2025年年会在四川轻化工大学(李白河校区)举行。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驰,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唐晓勇等领导和专家出席,省内高校26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小平、院长助理钟学娥、新思想与形策教研室主任李梦韬、骨干教师贾志鹏参加会议。
年会围绕“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创新与实践”主题展开深入研讨,共同推动课程高质量发展。在主旨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眭纪刚作“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的主旨报告。眭研究员主要分享了新中国科技创新政策的演变脉络及实践经验。在课程辅导环节,《时事报告(大学生版)》主编张习文强调“形势与政策”任课教师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帮助学生去深刻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在分论坛环节,西华师范大学张晓明、电子科技大学商继政、西南财经大学唐晓勇、四川师范大学陈驰等省内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分别作主题交流发言。他们的真知灼见为广大与会教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为推动形势与政策课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小平以《释义、偏差、取向:关于我国经济富有韧性的几点思考》为题作主题报告。他结合本学期形势与政策《时事报告大学生版》“中国经济行稳致远”专题教学内容,从“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经济韧性的一般解释”“韧性认识存在的偏差”“强化韧性的着力取向”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讲解,给大家带来一堂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的形势与政策课。
本次年会通过理论研讨与实践经验共享,为全省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注入新动能。学校将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更鲜活的课堂、更开放的视野、更创新的方法,推动课程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