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吴丽娟 王谦 摄影 袁媛)低空经济作为融合航空、航天、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新形态,正重塑全球产业格局,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3月28日,由四川省科技青年联合会、吉利学院联合主办的“数字低空赋能未来,低空经济与产教融合发展”论坛沙龙在吉利学院图书馆报告厅举行。百余家研究院所和科技型企业齐聚一堂,200余名专家学者、高校教师聚焦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发展,交流思想、分享最新科研成果,共同探讨低空经济的场景应用和发展路径。
政行企校深度融通,共绘低空经济发展蓝图
四川省港投集团副总工、四川省科技青年联合会副主席教授级高工陈作强,吉利学院副校长王桂琴,中航(成都)无人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正高级工程师刘海涛,吉利沃飞长空科技有限公司首席人力官戴馨,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空管学院通信导航监视系主任、教授张强,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第二研究所无人机智能交通技术中心研究员胡鹏,西华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副处长、副教授唐立出席会议。论坛由吉利学院校长助理张泽明主持。
王桂琴副校长代表学校向出席论坛活动的各位来宾、专家学者及师生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她表示,本次会议旨在共同探讨低空经济发展之路,这不仅是一次汇聚政校行企智慧、碰撞思想火花的盛会,更是一次凝聚共识、谋划行动的重要契机。她表示,低空经济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为教育与产业协同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也对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她希望以论坛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校地企协同,聚焦数字低空赋能未来-低空经济与产教融合发展,推动课程内容与技术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抢抓低空经济发展的历史机遇,共同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低空经济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赛道,正成为全球竞逐的新增长极。”四川省港投集团副总工、四川省科技青年联合会副主席陈作强表示,今天举办的“数字低空赋能未来-低空经济与产教融合发展”论坛正当其时,必将对四川省低空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推动作用。四川省港航投资集团聚焦低空经济产业运营,开展无人机公共服务和运输服务,以“1+4+N”战略布局深耕蓝海,为行业发展按下加速键。他期望政行企校各方加强合作,共研关键技术,共建应用场景,共育专业人才,共同探索低空经济蓝色疆域的无限可能。
专家云集思维碰撞,解读低空经济新赛道
刘海涛工程师:《大型无人机低空经济典型应用》
专家报告环节,中航(成都)无人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刘海涛以“大型无人机低空经济典型应用”为题,聚焦新质新域力量和低空经济发展,分析了低空经济的概念和发展趋势,阐述了大型无人机在低空经济大应急、大气象领域的典型应用场景和主要优势,并从技术与飞行安全挑战、法律与隐私安全、经济成本效益三个角度深入剖析了低空经济发展的问题和应对举措。
戴馨女士:《低空经济下eVTOL行业趋势与就业》
吉利沃飞长空科技有限公司首席人力官戴馨作题为“低空经济下eVTOL行业趋势与就业”的报告。戴馨女士从eVTOL国际国内行业发展政策背景、eVTOL应用场景、eVTOL就业趋势三个方面介绍了eVTOL在低空经济应急救援、低空文旅、低空出行等商业应用场景的广阔空间和优势特色,系统梳理了政策、场景与复合型多元化人才三大维度,结合吉利沃飞长空的实践,为行业提供了前瞻性视角。
张强教授:《低空经济发展的“神经中枢”——低空通信导航监视基础设施》
人才是基石,基础设施是保障。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空管学院、通信导航监视系主任张强教授以“低空经济发展的‘神经中枢’——低空通信导航监视基础设施”为题展开分享。他围绕低空通信导航监视协作/非协作技术、低空监视领域研究成果及未来研究计划三个部分阐述了空天地一体网络打造低空经济发展的“神经中枢”的重要意义。他指出,智能化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关键,5G-A/5.5G网络能为低空经济提供强大的通信支持,要构建全国范围的低空交通网络,全面推进低空动态监测网络等软件基础设施建设。
胡鹏研究员:《低空航行服务体系与能力》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第二研究所研究员胡鹏表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推动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构建数字化、自主化、协同式的低空交通智能管控服务保障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胡鹏以“低空航行服务体系与能力”为题,从低空经济生产制造、交通管控、消费应用的全产业链出发,深入剖析了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无路飞、看不见、管不住”的瓶颈问题,重点阐述了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第二研究所在低空经济智能管控服务方面的重大技术突破及实践探索。
唐立副教授:《低空经济与产教融合创新思路》
西华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唐立副教授作了题为“低空经济与产教融合创新思路”的专题报告。报告系统阐述了低空经济蓬勃发展背景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总体思路和高校角色,并以西华大学为例,从共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共建技术和产业联盟、组建联合攻关团队突破产业技术瓶颈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新时代背景下,西华大学整合全校资源,构建“低空经济+智慧农业”新质生产力支撑示范体系的实施路径。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对于低空经济这一新兴产业而言,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衔接至关重要。吉利学院依托吉利控股集团企业办学,天然具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基因,学校的产教融合特色发展与服务低空经济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本次论坛是以数字技术赋能低空经济,以产教融合培育时代英才的新起点。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积极顺应航空航天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成立航空航天学院,加快应用创新推动跨界校园建设,与行业头部企业共建吉利科技航空航天产业学院,与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武汉大学、浙江时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等联合共建高精尖实验室,充分发挥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教学和科研优势,深化产教融合,创新 “低空经济 +”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低空经济产业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科研和人才支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