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 崔影 祝荣灿 指导老师 吴丽娟 摄影 袁媛 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 王瑞霆 陈玉蝶 )春日校园里,羊蹄甲花正开。4月2日,吉利学院迎来回家的“游子”,20余位校友从五湖四海归来,在焕然一新的校园里,回溯青春、共话未来。
一别经年,欢迎游子回家
上午,校友们怀着对母校的深情厚谊,走进图书馆教学成果展厅。展厅内,一个个创新科研项目、一件件学生们精心设计的作品,一份份详实的数据报告,生动地展现了学校整体搬迁成都以来在教学领域深耕细作所取得的累累硕果。从前沿学科的理论突破到应用型专业的实践佳绩,校友们不时驻足观看,相互交流探讨,对母校的快速发展赞叹不已。“离开学校这些年,看到母校在硬件条件和教育教学上取得这么大成就,培养出的人才一届比一届出色,真的太骄傲了!” 一位校友感慨地说道。
踏入汽车工程实验中心,校友们仿若开启了一场科技探索之旅。在甲醇动力研究中心,他们近距离接触前沿的甲醇燃料应用技术,了解母校如何为推动绿色能源变革添砖加瓦,助力国家 “双碳” 战略落地;走进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校友们沉浸式体验数字化生产线和智能管控系统,直观领略智能制造的魅力;从时空信息精准捕捉到非成像式环境遥感卫星数据解析,校友们在一系列高精尖实践成果中,全方位、深层次感受母校紧扣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在多领域精研深耕的奋进之姿,见证学校各项事业向着高质量发展昂首迈进的坚实步伐。
校友讲堂,凝聚奋进力量
“等风来,不如追风去”“坚持长期主义,不设限成长”“抓住每一次机会,提升专业素养,勇于挑战自我”.....2025年首期校友讲堂上,四位跨领域的优秀校友及行业专家,围绕AI技术创新、职业发展规划、艺科融合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度对话,组团“支招”,为学子们送上职场“破茧指南”。
2005级商学院商务策划专业校友张拓以《新时代下AI赋能新媒体》为主题,开启认知风暴。作为观众网平台的创始人,张拓结合自身在互联网领域多年的创业经验,系统地阐述了AI技术在音乐创作领域的创新应用。他鼓励学弟学妹,在技术驱动发展的新时代,主动拥抱技术变革,在AI赋能的新媒体生态中开拓差异化发展路径。
“锚定大健康时代的黄金赛道。”2002级计算机专业优秀校友邹亚飞系统论证了“科技+健康”复合型人才的稀缺价值,强调了专业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提升的重要性。他激励同学们要对未来行业发展保持信心,明确职业方向,为个人成长与行业需求做好准备。
特邀嘉宾中国内地知名男歌手、音乐制作人及演员杨臣刚以AI音乐大模型“图歌乐”首席音乐推荐官的身份,为学生们带来一场关于音乐与科技融合发展前景的深度剖析。杨臣刚强调,在AI时代,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将催生更多可能性。他期待“图歌乐”能够帮助更多对音乐感兴趣的人突破创作阻碍,探索音乐表达的崭新维度。
校友会湖北分会的万润杰顾问将南极旅行纪实转化为生动的职业素养课。通过模拟运动康复师处理极地运动损伤的实景案例,引导学子们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思维跃迁。“职业竞争力的核心,是将知识转化为解决复杂问题的可迁移能力。”他寄语同学们要摒弃浮躁,专注专业技能打磨,尽早规划职业方向,在未来技术领域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畅叙情怀,共绘未来蓝图
参观结束后,校友们相聚在立德楼437会议室,畅叙情怀。校长助理、校友联谊会秘书长边保旗对校友们的归来表示热烈欢迎。他围绕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深化产教融合优势、办学能级跨越提升三个方面详细讲述了学校从北京整体搬迁成都办学的战略背景、初衷目的,以及搬迁成都5年来学校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产教融合、智慧校园建设等方面的办学成果。他深情回顾了校友们在校时的青春岁月,并表示:“校友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直接体现,也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宝贵财富。校友与母校的深度互动,是母校走好高质量产教融合和数字化特色鲜明发展道路的不竭动力。希望各位校友能继续为母校建言献策,在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科研基地建设、成果转化及产教融合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
关于校友联谊会未来发展,边校助表示,学校高度重视校友资源,将陆续推动全国各省校友分会、海外分会、行业分会成立,依托校友联谊会,打造校友互助平台、助力母校发展平台,通过实行助力校友发展计划、助力母校发展计划、校友购车计划等,以学历提升、校友研修、学长奖学金、创业导师聘任等多种形式,全方位盘活校友资源,为校友成长、母校发展持续赋能。
校地合作处处长、校友联谊会常务副秘书长常亮从校友工作思路、校友重点工作及特色活动、校友工作管理与服务创新、校友企业赋能母校发展等多个方面汇报了学校2024年校友工作情况。四川、湖北、福建、广东、湖南等校友分会代表介绍了各自分会的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工作计划。
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支持校友联谊会工作,充分发挥校友资源在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深化校友网络建设,推动校友经济与协同育人深度融合,共同为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