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发展历程
董事长
校长致辞
校领导
校党委
机构设置
学校文化
学校荣誉
教学单位
智能制造学院
智能科技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航空航天学院
商学院
盛宝金融科技学院
教育学院
数字媒体与表演学院
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
体育与健康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博雅学院
创新创业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师资队伍
师资概况
名师风采
教育教学
本科教育
学历查询
北京教务
科学研究
招生就业
招生网
就业网
党建园地
新闻资讯
合作交流
校园服务
校园一卡通
图书服务
电话黄页
招标信息
校园地图
人才招聘
请输入您要搜索的内容:
首页 焦点新闻 正文
焦点新闻

破局赋能“四链融合”,共筑智能汽车产业协同育人新生态

发表于:2025-04-24来源:宣传部

本网讯(记者 刘瑞恒 吴丽娟 摄影 袁媛)雨润百谷,智汇蓉城。4月21日至22日,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智能汽车产业协同培养专业委员会首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暨第二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智能汽车产业协同育人研讨会在成都市西部金融创新中心召开。本次会议由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智能汽车产业协同培养专业委员会主办,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四川省汽车行业协会、四川省科技青年联合会协办,吉利学院承办。会议以“四链融合·智育未来”为主题,聚焦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致力于构建智能汽车产业协同育人新生态。

聚焦使命担当,首届理事会凝心聚力谋新局

4月21日下午,智能汽车产业协同培养专业委员会首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正式召开。会议由专委会秘书长、吉利学院副校长马常松主持。全体理事单位成员齐聚一堂,审议并通过了《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智能汽车产业协同培养专业委员会工作规则》,明确专委会的组织架构、职责分工与运行机制,同时确定首届理事单位及成员名单,并举行了授牌与聘任仪式。 0R3A0159_副本.jpg0R3A0142_副本.jpg0R3A0166_副本.jpg0R3A0201_副本.jpg0R3A0229_副本.jpg0R3A0252_副本.jpg

会议期间,各理事单位围绕2025年度工作计划展开深入研讨,提出在产教协同标准制定、校企共建试点、科研课题共研共享、一流课程打造、虚拟教研室建设、师资与学生流动机制等方面的具体实施路径。专委会将围绕国家“十四五”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战略,依托吉利控股集团产业资源,搭建高校、企业、科研机构协同平台,推动校企共建试点项目,通过智能汽车产业人才需求调研、校企协同培养标准制定、跨区融合发展等,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推动四川省智能汽车产业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领航产业育人,双城协同探索新路径

4月22日,第二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智能汽车产业协同育人研讨会举行。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蒋葛夫、吉利学院校长阙海宝、专委会理事长丁渭平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成渝地区高校、中高职院校、智能汽车产业龙头企业、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围绕智能汽车产业协同育人痛点、难点与突破路径展开头脑风暴。 0R3A0326_副本.jpg5K8A4440_副本.jpg

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智能汽车产业协同培养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吉利学院校长阙海宝在致辞中表示,学校作为专委会发起单位,将持续践行李书福董事长提出的“跨界校园、跨区校园、跨线校园”理念,抢抓机遇,深化“三个校园”建设,打造协同育人新范式。他希望与会各方共享经验、深化合作,打造“硬核技术”创新共同体,构建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为行业发展输送具有创新力、实战力和全球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5K8A4489_副本.jpg

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蒋葛夫在讲话中提出推动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的三大路径:一是跨域协同,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二是聚焦核心技术,打造创新驱动引擎;三是拓展国际视野,形成全球竞争优势。他指出,专委会的成立是应对智能汽车领域人才紧缺的重要举措,此次会议标志着成渝地区产教协同迈入机制化、常态化新阶段,将为世界级智能汽车产业集群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5K8A4597_副本.jpg

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智能汽车产业协同培养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四川省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西南交通大学汽车研究院院长、汽车工程系主任丁渭平理事长表示,专委会通过搭建“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平台,推进深化产教融合工程、技术创新赋能工程、区域协同提升工程等三大工程,精准对接产业需求,提升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

多元分享启思路,主旨报告亮点纷呈 

5K8A4628_副本.jpg

在主旨报告环节,来自高校、企业的嘉宾围绕智能汽车产业人才培养分享经验。重庆大学郭钢教授指出智能汽车技术跨界融合特征明显,人才需求呈多学科交叉特性,传统培养模式难以满足需求。为此,重庆大学构建新的课程体系,以需求导向改革人才培养体系,获批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与车企共建联合基地等,在人才培养和就业方面成效显著。5K8A4672.jpg

西华大学孙树磊教授回顾了学校汽车专业发展成果,同时指出,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人才培养上面临挑战,需培养具备复杂工程能力的综合人才,构建协同创新生态体系。西华大学依托专业优势,构建交叉学科专业群,开展校企合作,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取得了一定成效。
5K8A4762.jpg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周旭主任介绍了学校产教融合经验:建成数字交通产业学院,获批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与蜀道集团共建实训基地,建立产教融合新生态,开展定制化培养等。未来计划加强与新能源企业合作,深化技术研发。
 
5K8A4801.jpg

四川现代职业学院刘兴星校长分享学校产教融合实践:聚焦高等职业教育,将专业建在地方产业上,创新办学模式,加入产教联合体。下一步将继续优化专业结构,创新培养模式。5K8A4928.jpg

吉利汽车集团人才经营总监祝万云分析了智能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人才问题,基于此,吉利汽车集团积极开展校企协同育人,实施了多项产教融合计划,如 “繁星计划”“匠心计划” 等,利用企业资源培养各类人才,构建智能汽车人才生态体系。

圆桌论坛深入对话  思维碰撞火花四溅 

5K8A5041.jpg

在随后的圆桌论坛环节,来自高校和企业的代表围绕“四链贯通:智能汽车人才协同培养的破界实践”主题展开深入对话。四川轻化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车辆工程系主任来升提出多维度改革推进人才培养,包括成立教学研究中心、推进专业性改革、优化实验中心等;长江师范学院机器人工程学院系主任黄家峰强调企业驱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让企业需求引领高校产学研项目;成都汽车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毛红斌分享构建纵向人才培养体系与横向融通机制的经验;重庆理工大学车辆工程学院副院长汤爱华介绍围绕产业需求打造人才培养模式的举措,如建立校企合作闭环机制、开展项目式教学等;吉利四川商用车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张少林认为企业应主导人才需求调研与课程输出,将企业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

吉利学院学生代表何佳庆在会上表达了新时代大学生对于职业发展的思考,期望在校企共建的实习实践平台上提升职业能力并实现个人价值。

释放协同动能,共绘发展蓝图

会议期间,专委会发布了《2025年智能汽车产业协同培养专项研究课题》,立足产业发展前沿,聚焦“智能网联技术应用”等关键领域人才培养痛点难点,为产教深度融合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4Z3A8190.jpg

当日下午,与会嘉宾实地调研了领克成都工厂,观摩吉利学院产教融合成果展,深入了解智能汽车制造前沿技术与校企合作实践路径。

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革,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会议汇聚了成渝地区相关院校、行业机构、企事业单位的众多精英,标志着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智能汽车产业协同培养专业委员会正式启航,也是各方以产教融合助力智能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新起点。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智能汽车产业协同育人搭建了重要平台。与会各方一致表示,将聚焦“四链融合·智育未来”主题,深化政校行企合作,推动智能汽车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成渝地区打造世界级智能汽车产业集群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与智力保障。


上一篇:芯位教育产品发布会 | AI智能体 以远见超越未见 下一篇:吉利学院与联合国附属空间科技教育亚太区域中心(中国)、浙江时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在中国航天大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