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发展历程
董事长
校长致辞
校领导
校党委
机构设置
学校文化
学校荣誉
教学单位
智能制造学院
智能科技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航空航天学院
商学院
盛宝金融科技学院
教育学院
数字媒体与表演学院
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
体育与健康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博雅学院
创新创业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师资队伍
师资概况
名师风采
教育教学
本科教育
学历查询
北京教务
科学研究
招生就业
招生网
就业网
党建园地
新闻资讯
合作交流
校园服务
校园一卡通
图书服务
电话黄页
招标信息
校园地图
人才招聘
请输入您要搜索的内容:
学校概况/ SCHOOL PROFILE
首页学校概况学校简介
学校简介ABOUT US
ABOUT US学校简介

 

吉利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高校,由世界500强企业吉利控股集团于1999年在北京创办,前身为北京吉利大学。2014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高校并更名为北京吉利学院。学校积极响应中央“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号召,主动申请由北京整体搬迁到成都办学。在教育部、北京市、四川省、成都市和北京大学支持下,202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北京吉利学院整体搬迁至成都市东部新区并更名为吉利学院。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学校紧紧围绕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人才强校、质量立校、产教融合、数字赋能发展战略,坚持走高质量产教融合和数字化赋能的特色发展之路,以高质量产教融合助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学校总占地面积200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按照百年高校的建设目标,秉承人与建筑、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以规划建设数字化特色鲜明的创梦校园、五元平衡的温馨校园、共享互通的智慧校园、山水交融的生态校园的先进理念,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的智美校园。

学校的办学思路是依托集团、根植川渝、服务行业;产教融合、数字赋能、创新发展,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以数字化为引领,促进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形成以工学为主,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专业群布局、交叉生长、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格局。重点建设汽车、电子信息、金融科技、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专业。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电子信息两大万亿产业,做强“数字化+”智能科技专业集群;发挥集团办学、产教融合优势,做优“数字化+”经济管理专业集群;适应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做特“数字化+”人文艺术体育专业集群。学校现有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智能科技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航空航天学院、商学院、盛宝金融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等16个二级学院,车辆工程、新能源汽车工程、智能车辆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艺术设计学等39个本科专业。

学校以培养基础理论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构建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学校先后创新构建了基于汽车产业链的“六双六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六五四三二一”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千人千面”综合素质教育体系和双创教育体系,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近年来,学校按照“稳定、培养、引进、借智”的人才队伍建设思路,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中心,以优化结构为重点,优先配置重点专业的师资队伍资源,初步构建了一支师德高尚、结构科学、业务精湛、勤勉奋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学校依托吉利控股集团企业办校优势,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企业技术创新要求,把握行业人才需求方向,充分利用集团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凝练办学特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大批具有较强行业背景知识、现代汽车技术、工程实践能力、胜任行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与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武汉大学联合建设载人航天空间站高精度时频实验系统(成都站)、与行业领军企业合作建设“汽车工程实验实训中心”“工业互联网实验室”“甲醇燃料电池实验室”“超算中心”等高精尖实验实训室;高标准建设一批“实践基地和产业学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共享性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多维度的实习实训及生产应用场所。

学校目前拥有国家汽车紧缺人才培养基地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科普基地1个。与简州新城、广域铭岛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与吉利科技集团共建“吉利科技航空航天学院”、与重庆盛宝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盛宝金融科技产业学院”、与吉利四川商用车有限公司共建“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甲醇)”,与重庆睿蓝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绿色能源动力现代产业学院”、与吉利汽车控股(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创新设计院)共建“汽车创新设计产业学院”、与吉利汽车集团共建“数字营销现代产业学院”、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共建“汽车未来技术现代产业学院(筹)”、与威睿电动汽车技术(宁波)有限公司共建“储能科学现代产业学院(筹)”。学校获批国家级“新能源(电动)汽车诊断维修技师培训认证中心”和国家级“二手车鉴定评估师认证中心”,国产智能汽车科普教育基地获批四川省科普基地,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获评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培育对象,获批全国工商联人才产教融合示范实训基地。“汽车数字化智造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吉利学院-广域铭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被列为四川省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学校紧紧依托吉利控股集团在产业、技术、人才领域的优势,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对接集团旗下吉利汽车、领克、极氪、沃尔沃、极星、路特斯、英伦电动汽车、远程新能源商用车、曹操出行等上市企业为学生提供优质实习就业岗位;广拓与百度、京东、顺丰、华为、腾讯科技、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行业头部企业跨界打造应用技术研究与转化平台、专业能力创新平台、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与人才链有机融合,实现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与北京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院校建立战略合作,持续推进与成都市、自贡市、达州市等政校深度合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近年来,学校加快构建国际交流高质量教育体系,坚持开放性办学,先后与西班牙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英国考文垂大学等33所海外高校签订校校合作协议,紧密围绕学科专业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开展多渠道、高层次、实质性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为高质量对外开放积蓄平台和发展空间。

积极融入四川省科技发展战略,建立人才培养高地,设立了产业经济与科技发展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成立“吉利学院科学技术协会”;重点围绕汽车新能源、“三电”、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数字经济、金融科技等领域开展应用技术攻关和研发,搭建15个科研创新平台及科研创新团队。2024年,全校师生发表北大核心及以上论文59篇,其中,SCI论文31篇。申请专利61项,获批专利授权39项,获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61项。2024年,获市厅级以上项目立项200项,其中省部级项目9项、重点项目10项,实现了省级哲社科项目立项的重大突破。

办学以来,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持续提升,毕业生获得企业和社会高度认可。学校位列校友会2023中国顶尖民办大学排名第10。获批四川省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机械工程学科入选四川省“双一流”贡嘎计划培育学科、车辆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基于汽车产业链“六双”“六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荣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4门课程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课程获批省级思政示范课程、1门课程获批省级就业创业金课、3门课程获批省级应用型品牌课程、1部教材获批省级本科高校首批应用型产教融合品牌教材,建设校级品牌课程104门,校级一流课程36门;学校先后荣获教育部“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规划设计一等奖、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等100余项荣誉;截至2024年12月,学生累计参与各类学科竞赛获奖1868项,其中,全国(国际)奖项236项,省级奖项1450项。

学校将紧紧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发展战略,坚持人才强校、质量立校、产教融合、数字赋能战略,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坚持在学科专业建设上下功夫、在课程建设上下功夫、在产教融合上下功夫、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下功夫,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担当服务国家、区域、行业发展使命,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1、吉利学院南门.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