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发展历程
董事长
校长致辞
校领导
校党委
机构设置
学校文化
学校荣誉
教学单位
智能制造学院
智能科技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航空航天学院
商学院
盛宝金融科技学院
教育学院
数字媒体与表演学院
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
体育与健康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博雅学院
创新创业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师资队伍
师资概况
名师风采
教育教学
本科教育
学历查询
北京教务
科学研究
招生就业
招生网
就业网
党建园地
新闻资讯
合作交流
校园服务
校园一卡通
图书服务
电话黄页
招标信息
校园地图
人才招聘
请输入您要搜索的内容:
首页 焦点新闻 正文
焦点新闻

吉利学院“五个强化” 构建网络育人新格局

发表于:2022-11-02来源:宣传部

本网讯(记者  吴丽娟)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形式与途径,坚持“五个强化”,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思政工作活起来,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构建网络思政育人新格局。

强化顶层设计,夯实育人制度保障。学校成立了思想政治工作委员会,制定思想政治工作总体规划,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单位协同联动、师生共同参与的“全员育人”工作机制,构建多方联动的网络育人体系;划拨专项经费,优化政策保障,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年度工作要点,将网络育人成果纳入科研统计、职称评审、评奖评优中,调动教师参与网络育人工作的积极性;以制度文化建设为保障,出台实施了《新媒体平台管理办法》、《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办法》、《网站建设与管理办法》、《新闻宣传通讯员队伍管理办法》、《校园广告规范管理办法》等,夯实制度保障,强化各方责任、确保网络信息安全、净化网络环境,搭建起网络思政建设的“四梁八柱”。

微信图片_20221102152402.png

强化平台建设,激发网络育人活力。学校全力构建起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的新媒体矩阵,形成了“1网+2微(微信、微博)+3视频(视频号、抖音、快手)+APP(吉利相伴)的官方媒体矩阵”,做优微信微博主流平台,做强抖音、视频号视频平台,做特“吉利青年”等品牌栏目。新媒体平台粉丝累计突破10W+,年均浏览量突破百万,官微影响力连续两年多次上榜中国青年报“本科高校官微百强排行榜”;整合资源,搭建校级融媒体中心,形成“校级-院级-学生社团”三级媒体联盟,筑牢网络育人阵地。

图片2.png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峡之声广播电台记者、人民日报海外版高级记者、香港原《亚旅周刊》高级记者、四川经济日报社原总编辑、高级记者黄基秉来校作新闻写作分享

图片 2.png

四川省教育厅新媒体内容主编、官方微信“四川教育发布”微信主管、教育部“星火计划”联盟单位骨干成员、微博大学训练营讲师黄国兵来校作高校新媒体运营分享

强化队伍建设,提升网络育人水平。组建了由师生党员、学生骨干、班委组成的网络思政工作队伍,面向学生开展理论宣传、热点解析、政策解读、答疑解惑网络宣传工作,全方位为学生成长赋能;组建覆盖全校的新闻通讯员队伍、网络评论员队伍、舆情工作队伍、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先后聘请人民日报海外版高级记者、高级记者,教育部“星火计划”联盟单位骨干成员、微博大学训练营讲师来校分享网络思政经验做法,不断提升网络育人队伍的政治素养、信息化素质和工作水平。

强化特色品牌,丰富网络育人内涵。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校园网络文化活动中,学校积极打造校园网络文化品牌,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开展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大学生网络文化节、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等活动,丰富网络文化产品供给;强化示范引领,先后推出“最美吉利人”“青春榜样”“我的大学生活”、“强国有我”专栏,以图文、H5、短视频等互动创意方式开展优秀教师、在校生、毕业生优秀事迹网络宣传;创新网络文化产品的内容、形式和载体,创新打造汽车科普类短视频《张教授说车》,参与类节目《吉利师说》、《吉利青春榜样》《吉利故事》《吉利24节气》《校园的一天》等特色品牌栏目,充分运用网络新媒体弘扬时代主旋律,传递正能量。

强化资源整合,突出网络育人实效。进一步加强与《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四川日报》、《央广网》、《光明网》《中国教育在线》等主流媒体的共享共创,扩大师生创作的优秀作品在网络上传播度、影响力。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与各级各类媒体的交流合作、资源共享,创作出更多深受青年人喜爱的网络文化作品,提升网络育人实效。

上一篇: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 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 ——西南大学陈时见教授受邀来校作专题讲座 下一篇:吉利学院“四个加强” 扎实做好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