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特约记者 李刚)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育人理念贯穿落实到学生资助工作全过程,坚持“资助与育人相结合”,加强联动,加强认定,加强管理,加强思想引领,着力构建资助育人长效机制,促进青年学生全面发展。
加强协同联动,完善资助体系。成立由校领导任组长的资助育人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资助育人相关制度,统筹推进资助育人工作落地落实;健全完善“奖、助、贷、补、勤、免、偿”七位一体协调发展资助机制,织密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相结合的立体资助网;构建“学校—学生工作部(学生资助办)—学院—班级”四级资助管理体系,实行教师与学困生帮扶结对子,定期联系帮扶学生,帮助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心理和就业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营造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校院联动开展二级学院学生资助常态化培训,不断提升资助育人工作队伍的政策水平和服务能力。
加强资助认定,确保应助尽助。采取“信息采集—班级评议—数据分析”三维认定体系,把好学生资助入口关,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建立动态管理的学生信息系统,定期更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聚焦重点困难群体,分层分类实现精准资助;加强学生资助政策宣传,通过发布资助政策,“暑期三下乡”宣讲团、资助热线等多种渠道,扩大资助政策传播覆盖;针对受地震、疫情等影响的困难家庭学生,及时发放临时困难补助;针对尚未就业的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通过一对一帮扶、精准发放就业创业补贴、求职技能培训等措施,促进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
加强资助管理,落细资助政策。制定修订《吉利学院本专科生国家助学金评审管理办法》、《书福奖学金评选办法》、《吉利学院学生临时生活困难补助管理办法》、《吉利学院校内勤工助学实施细则》《吉利学院困难生认定管理办法》《吉利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减免实施办法》等资助相关的管理办法;实行资助经费“专卡专账”管理,简化优化资助发放程序,通过“一卡通”平台及时足额发放资助资金;设立“书记校长信箱”,第一时间处理学生资助相关投诉意见和建议,全方位做到管理制度规范、监管责任规范、资助程序规范、资金管理规范、信息管理规范。
加强思想引领,打造育人平台。学校坚持学生资助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围绕诚信、感恩、励志等主题,组织开展“咏初心·忆资助”、“红心向党·资助同行”、“诚信活动月”“助学·筑梦·铸人”等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诚信、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和契约精神;举办“党旗下的吉利青春故事”“2022届优秀毕业生事迹宣讲会”和“学子讲坛”等,充分展示励志学子风采,以朋辈力量激励学生奋发进取、自立自强;“扶困”与“扶志”相结合,通过“勤以助学·行远励志”学生校内勤工助学招聘会,帮助困难学生在获得劳动报酬的同时提升自我组织管理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开展暑期乡村振兴等特色活动,组织受助学生开展爱心主题支教,增强学生教学实践技能,在公益实践中教育引导受助学生以实际行动服务国家、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