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特约记者 李胤东)《金沙讲坛》创办于2009年3月7日,由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主办,成都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承办。节目以弘扬人文精神,传播学术文化、提升市民素质、提升城市品位为目标,着力打造“名家荟萃的大讲坛,老百姓自己的文化沙龙”。作为大型公益性人文讲坛,金沙讲坛着眼于贴近百姓精神文化需求,创新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科学普及,免费、公开向成都市民开放。
为增进市民对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领域的了解,金沙讲坛办公室邀请吉利学院易勇教授于10月做客金沙讲坛,为成都市民开展现场讲座。
10月25日易勇教授在吉利学院明德楼203智慧教室为吉利学院学生和成都市民们做了题为《工匠精神、助力成都——从“成都工匠”评审看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题讲座。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号召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总书记在2022年4月27日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的贺信中指出: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适应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和力量。
易勇教授从“工匠精神”怎么助力成都发展?从“成都工匠”的评审条件看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工匠精神”怎么让生活更美好?并详细介绍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吉利学院名誉校长李书福寄语学子“练就真功夫、学真本领”的理念,阐释吉利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优势,近期该讲座将在成都电视台播出。
易勇教授认为: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理念。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人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各行各业中,医生需要救死扶伤、沉稳细心的工匠精神;教师需要诲人不倦、探索研究的工匠精神;企业家需要严谨细致、卓越创新的工匠精神;制造者需要独具匠心、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等。易勇教授重点讲述学术型、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分类,并结合“成都工匠”条件要求,指出应用技能型人才的成长,应该打破专业学科、人才层次的壁垒,学会知识的迁移,从“T型人才”向“∏型人才”成长,实现人的知识结构和人生职业的跨界和跨类。该讲座为同学们的学习方向、职业规划带来新的启示。
吉利学院依托北京大学双一流建设资源优势和吉利控股集团产业资源优势,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本次讲座宣传了吉利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也为同学们更好的成长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提供一个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