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杨佳丽 摄影 袁媛)产教融合是统筹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结合点和着力点,是学校发挥长期发展优势和凝练办学特色的必然路径。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推动产学研用、协同育人,9月27日,吉利学院与四川省城乡融合人才培育研究基金会(青少儿教育公益基金)“引航人工智能计划”实验室合作签约仪式暨公益捐赠仪式在立德楼437会议室举行。四川省城乡融合人才培育研究基金会青少儿教育公益基金执行部长王悦语,诚学长青公益服务中心主任戴易,四川正经有才教育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贾文、副总经理苏夏文,校长助理边保旗、校地合作处处长常亮、教务处副处长李姣楠等共同出席捐赠仪式。
边保旗校长助理代表学校向四川省城乡融合人才培育研究基金会、捐赠人及项目各方表示感谢。他强调,吉利学院依托吉利控股集团在产业、人才、技术领域优势,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发展战略,聚焦集团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商业航天、集成电路、储能技术、区块链等领域,做强“数字化+”智能科技专业集群,做优“数字化+”经济管理专业集群,做特“数字化+”人文艺术体育专业集群。学校聚焦“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商业航天、集成电路、储能技术、区块链”六大新赛道,不断探索产教融合新方式、新路径,开辟新领域、新赛道,以高质量产教融合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他表示,此次实验室签约是学校坚定走高质量产教融合和数字赋能的特色发展之路的具体举措和有效路径,将为学校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学校会以此次实验室捐赠为契机,推进产教融合机制,深度探索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用好用活实验室资源设备,推进人工智能教育课程开发和实践探索,培养学生人工智能素养,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人工智能产业人才。
王悦语执行部长对学校在专业建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面取得的办学成绩表示高度赞扬。她表示,“引航计划”致力于普及免费且有价值的人工智能教育培训,培养高水平人才,实现创新创业,将产、学、研相结合,把科技成果与企业连接,为社会、国家培养人才。吉利学院“企业办校、产教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势鲜明、成果显著,希望双方能够培养“人工智能+任何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为加快建成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高地提供人才支撑。
会上,校企双方共同签订“引航计划”人工智能实验室捐赠协议和战略合作协议。王悦语代表基金会向学校捐赠价值77万元人工智能实验室,并授予“引航计划人工智能实训实验室”纪念牌。
据悉,“引航人工智能计划”由山东大学、百度飞桨、海尔·海纳云、中科曙光、四川城乡融合人才培养基金会(青少儿教育公益基金)联合发起,通过开展线上线下人工智能理论及实训教学,引领在校大学生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为人工智能教育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为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培养更多专业人才、提供坚实有力的战略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