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杨佳丽)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第二批主题教育深入开展,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10月28-29日,由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主办的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青年教师“精彩一课”讲课比赛决赛在四川师范大学举行。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经过激烈角逐,青年教师李梦韬和廖晓庆分别荣获《形势与政策》《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本科组二等奖。
据悉,本次大赛旨在充分展示全省各高校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成果,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比赛历经初赛、复赛和决赛,全省107所高校在校内初赛的基础上共选拔出447名教师进入复赛,经专家评审,最终136名教师进入到最终的全省决赛。
“四川省思政课中青年教师“精彩一课”讲课比赛是检验和展示全省中青年思政课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平台。在经过初赛、复赛等多重资料初审、专家评审换届后才能进入总决赛比拼。”廖晓庆告诉记者,马克思主义学院以教学竞赛为抓手,以高质量的队伍建设为基础,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构建全程全员全方位“三全育人”体系,旨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
怎么确定思政课程改革突破选题?如何在选题基础上进行课程内容重构?如何以‘课程思政’为牵引,将思政课打造成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廖晓庆老师表示,作为教师,就是要围绕‘为什么教’和‘为谁教’,深刻理解课程育人价值,落实育人为本理念。我们整个教学团队坚持素养导向,强化学科实践,推进综合学习,将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在进行选题创新时,廖晓庆教学团队反复打磨,不断反思,持续优化参赛教师教学课程。“教学比赛不是教师个人赛,而是一场团队战”,廖老师告诉记者,在杯赛过程中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有一支专业无私的团队在背后给予支撑。从学校、学院到教研室,每一个环节的培养和支撑,都是她参赛的助力。
“教学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每一次比赛都是教学改革创新的新起点”,另外一门课程《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负责人李梦韬则表示,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通过比赛看到了自己与最优秀的教师差距,在教学迷途中看到了提升的空间。本次比赛形势与政策组全面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内容,把每一次教学创新大赛作为一个新的起点,以赛促教,以赛促创,以赛促学,成就学生,也成就自己。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小平表示,学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和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培养,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整体推进思政课程改革,通过竞赛、督导、评课等多种方式,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