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吴丽娟)在激情燃烧的夏日,7月29日上午8点,备受瞩目的TI杯2024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正式开赛。我校来自电子信息工程学院102名同学,组成了34支参赛队伍,齐聚汽车实验实训中心三楼实验室,展开了一场四天三夜智力与技能的角逐比拼。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发起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已经连续举办17届。本次竞赛采取“半封闭、相对集中”的形式,要求参赛队伍在紧张的四天三夜内,独立完成从题目选择、方案论证、实物制作到报告撰写、结果测试的全过程。这不仅是一场技术的较量,更是对参赛者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及工程实践能力的全面考验。
竞赛涉及电子信息类、电气类、计算机类、自动化类、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多个专业,对学生学科交叉专业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团队合作意识要求极高。李伟副教授表示,学院以电子设计比赛为依托,积极推进信息与电子类学科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精神,提高学生针对工程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综合能力,培养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为助力学子在竞赛中脱颖而出,学院高度重视,精心筹备。成立了电赛教学指导团队,通过系统性、全流程、标准化的竞赛培训,从电子基础知识到单片机编程,从项目实战到创新设计,让学生们在理论与实践的交融中不断成长。此外,学院在物资器材、培训场地等方面也给予了大力支持,为竞赛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课程——实践——竞赛’联动,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更高价值,就是我们教学的初衷。”李教授说道。
参赛队伍中,团队成员多来自不同的专业背景,他们带着各自的专长与梦想汇聚一堂。面对竞赛的诸多挑战,他们无惧困难,勇于探索。从复杂电路的设计与调试,到软件编程的逻辑优化,再到团队内部的协作与沟通,每一步都凝聚着他们的智慧与汗水。在四天三夜的连续奋战中,他们不仅完成了参赛作品,更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自我超越与团队成长。
对参赛学子而言,竞赛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考验,更是对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验。他们表示,通过比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不断尝试新的思路和方法,最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作品。整个团队的创新思维、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主学习和持续学习能力、时间管理能力都得到长足的提升。面对挑战与困难,他们学会了独立思考、快速学习、有效沟通与协作,这些宝贵的经验将成为他们未来学习与工作中的坚实基石。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作为一个集学术性、实践性与创新性于一体的综合平台,不仅促进了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更为青年学子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实现梦想的舞台。在这场智慧与毅力的较量中,吉利学子不仅收获了宝贵的竞赛经验,更在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动手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等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相信自己,勇于挑战,祝愿大家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