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吴丽娟 摄影 邹源)2024年,商业航天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迎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引领师生关注商业航天前沿动态、技术革新及未来趋势,进一步提升师生关于新质生产力的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从而推动专业建设与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12月17日,由吉利学院航空航天学院主办的航天科普盛宴在吉利学院明德楼102国报厅开讲。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联合国附属空间科技教育亚太区域中心(中国)首席科学家孙功凌教授应邀来校,为师生们带来了题为“航天经济发展趋势和商业航天概况”的精彩讲座。
讲座开始前,马常松副校长对孙功凌院士的学术背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代表学校向孙院士的到来表示欢迎。随后,孙院士以《航天经济发展趋势和商业航天概况》为主题,正式开启了这场航天知识的探索之旅。
世界航天面临怎样的发展形势?什么是商业航天?商业航天与传统航天的区别是什么?谁是商业航天的“新玩家”?孙功凌教结合其在航空航天领域深厚的学术积累,用生动的语言将全球航天产业的演变及规模现状和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状况及主要航天大国的航天产业发展历程娓娓道来。
传统航天主要是由政府投资,旨在实现国家战略相关的太空活动,构成了传统航天在管理、效率、成本和技术等方面的发展瓶颈。在这样的背景下,商业航天应运而生。提及商业航天和传统航天的区别时,孙功凌教授指出,商业航天以市场为驱动力,从卫星制造到火箭发射,再到卫星应用与服务,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航天不仅是一场科技的盛宴,更是人类对无限宇宙的探索之旅。
商业航天发展在进入快车道的同时,也面临着重重挑战。孙功凌教授详细解读了商业航天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在他看来,商业航天的产业链庞大,上游卫星制造是基石,中游卫星测运控系统以及相关地面设备制造是关键,下游通信、导航、遥感应用及服务让科技触手可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入商业航天领域,商业航天的各类新兴应用场景也不断涌现。面对商业航天的全球化规模化趋势,孙教授还从商业航天人才培养的角度,探讨了未来航天领域的科学探索、应用和国际合作等前沿话题。
孙功凌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引领着在座师生对浩瀚太空的向往和追求,激发了青年学子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浓厚热情。提问环节,孙教授围绕“商业航天规模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未来发展路径”“未来商业航天前景”等与师生亲切互动,分享对商业航天的思考。当被问及长商业航天赛道赋能创新发展,大学生如何快速成长时,孙教授寄语大学生要扎实学习专业知识,敢于突破工程眼界,不断扩充知识面,关注世界航天经济前沿,拓宽国际视野,为国家航天事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延展阅读:随着吉利未来出行星座第三轨10星发射入轨,吉利科技集团旗下商业航天企业时空道宇成功完成3个轨道面部署,30颗卫星实现24小时全球90%区域覆盖,这也是中国商业航天企业首次面向全球用户提供低轨卫星通信服务。吉利致力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通过“地面、低空、低轨”的无缝衔接,加速构建面向未来的天地一体化立体出行解决方案,全面提升用户智能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