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发展历程
董事长
校长致辞
校领导
校党委
机构设置
学校文化
学校荣誉
教学单位
智能制造学院
智能科技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航空航天学院
商学院
盛宝金融科技学院
教育学院
数字媒体与表演学院
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
体育与健康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博雅学院
创新创业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师资队伍
师资概况
名师风采
教育教学
本科教育
学历查询
北京教务
科学研究
招生就业
招生网
就业网
党建园地
新闻资讯
合作交流
校园服务
校园一卡通
图书服务
电话黄页
招标信息
校园地图
人才招聘
请输入您要搜索的内容:
首页 焦点新闻 正文
焦点新闻

学界与产业界深度对话:以“三个校园”建设为引擎,解锁AI时代产教融合新路径

发表于:2025-04-02来源:宣传部

本网讯(记者 吴丽娟 摄影 袁媛 )当生成式AI掀起教育数字化转型浪潮,如何构建智能技术与教学场景的深度耦合模式?怎样设计可落地的“人工智能+教育”创新方案?如何通过跨界、跨区、跨线协同发展解构AI时代产教融合新范式?41日,由吉利学院、吉利四川创新中心主办,智能科技学院承办AI时代下“三个校园”建设研讨会在四川成都举行。研讨会直击教育数字化转型痛点,汇聚教育界与产业界智慧,围绕AI+高等教育”主线共同探讨AI时代下“三个校园”建设的教育理念与实践路径。图片1.png

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电子科技大学黄廷祝教授,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顾鹏云,东莞理工学院电信工程与智能化学院院长胡耀华教授,成都拱鼎科技有限公司软件产品高级经理王珏,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郝家胜副教授应邀作专题报告,通过学界与产业的深度对话,探索构建AI时代产教融合教育新生态。

前瞻三个校园 解码教育创新逻辑
图片2.png

马常松副校长在研讨会致辞中表示,在全球经济社会深度变革与人工智能快速迭代发展的背景下,吉利学院深入践行李书福董事长提出的“跨界校园、跨区校园、跨线校园”教育理念,通过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变革,破解传统教育与产业需求脱节的难题,积极探索高等教育在新时代的全新发展路径。马校长进一步指出:“在‘三个校园’建设中,我们必须回答好三个问题:怎样在技术维度破解数字鸿沟实现技术普惠,在价值维度坚守教育本质实现育人初心,在制度维度打造合理的质量保障体系。这些问题正好是本次研讨会关注的焦点。”他希望与专家学者携手,以“跨界”打破壁垒,以“跨区”连接世界,以“跨线”融合虚实,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开放、多元、高效的教育生态体系,推动教育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图片3.png

研讨会上,还举行了吉利学院与吉利(四川)创新中心企业专家聘任仪式,吉利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顾鹏云、吉利创新中心及拱鼎科技软件开发专家韦安阳、吉利创新中心物理引擎开发专家洪迪峰、成都拱鼎科技有限公司算法工程师李昭华、物理引擎开发主任工程师陈鹏、软件产品高级经理王珏等行业精英受聘为学校企业导师。他们将全方位融入学校的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师资队伍、科研创新、实践教学等关键环节,实现企业深度参与教育教学全过程,学校紧密对接企业生产经营与技术创新需求的“双向奔赴”,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聚焦教学改革:AI赋能回应时代命题
 图片4.png

以“AI时代课程教学主动变革”为主题,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电子科技大学黄廷祝教授作首个专题报告。他从人工智能教育和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学的概念切入,详细阐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背景和应用场景,探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未来教育产生的深刻影响,分享了运用中国大学MOOC智慧课程平台、出版交互式《线性代数》数字教材、推动课堂教学变革等方面的路径探索和具体实践。黄教授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迅速演进和发展,正在带来科研范式的变革,或将深刻改变未来教育形态。高校教师要积极拥抱人工智能,主动变革,加快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学创新。关键就是要回归教育的本质,更加关注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能动性,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与批判思维能力,实现“人-机”协同互补。

深化产教融合 破解人才培养“提质密码”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博士后导师顾鹏云围绕“打造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新生态——科产教人深度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专题报告。报告从技术变革的四大工业革命和教育四次范式革命谈起,剖析了当前汽车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与教育现状的差距以及教育界与工业界对工科教育的新共识。他强调,在当前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协同已成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核心路径。要积极构建“跨界校园+跨区校园+并行校园”生态,利用AI、元宇宙等技术重塑工程教育,形成“软件+平台+课程+教材”综合解决方案,以“科产教人四链融合”推动人才从适应到引领产业变革。 

成都拱鼎科技有限公司软件产品高级经理王珏在《工业软件开发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报告中,聚焦前沿趋势,从自主工业软件开发面临的五大挑战出发,探讨了工业软件提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路径。他表示,工业软件作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正在重塑生产流程、优化资源配置并提升企业竞争力。要积极推动工业软件与人工智能融合,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支撑工业软件开发与应用。图片7.png

东莞理工学院胡耀华教授以《集聚资源 服务产业 协同育人——东莞理工学院建设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的探索与实践》为主题,聚焦平台搭建、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校企共建课程教材等多个维度,通过中兴通讯学院、粤港机器人学院、西门子智能制造学院三个产业学院建设案例,详细阐述了东莞理工学院特色产业学院的建设思路和实践成效。图片8.png

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郝家胜副教授作了题为“基于昇腾的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培养探索”的主题报告,分享了“课-训-赛”的产教融合AI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以及取得的初步成果,重点介绍了基于昇腾AI基础软硬件平台,创新建设AI实验平台,赋能人工智能课程建设、推进四川省人工智能学院建设的成电实践。他强调,产教融合是课程改革与新时代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有效途径,需要校企结合、主动融合,需要拥抱生成式AI,主动变革,赋能课程建设,助力AI实战创新人才培养。图片9.png

吉利学院智能科技学院院长袁丁教授以“Ai赋能的‘三个校园’建设及应用型人才培养”为题,分享了吉利学院智能科技学院依托吉利控股集团产业优势,坚持“智能+汽车”特色,打造“需求牵引-专业重构-课程革新-师资升级-实践强化”的闭环培养体系,通过学校-产业深度融合、地区-校区资源整合、线上-线下智慧融合,多维度培养适应工业互联网发展、满足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汽车“新四化”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三个校园”理念的提出,正是以教育之“变”回应时代之“问”,在AI浪潮奔涌的今天,传统教育的“围墙”正在瓦解,唯有主动求变、勇于创新,才能实现换道超车。此次研讨会不仅是对教育本质的深度挖掘与剖析,更是对未来教育战略的积极探索。吉利学院作为吉利控股集团举办的应用型高校,始终以服务产业需求为己任,以数字化改革为引擎,积极探索和尝试“三个校园”建设的实施路径,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要素、全过程,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数字化教育新生态,努力为新时代人才培养贡献“吉利方案”。


上一篇:我校召开2025年度辅导员工作室申报答辩会 下一篇:没有下一篇了